案例 数据处理 1.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典型的应用实例,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根据任务需求,选用恰当的软件工具或平台处理数据。 2. 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处理的目的,能认识有效管理与分析数据对获取有价值信息、形成正确决策的作用与意义。(信息意识) ·能在特定的信息情境中,根据问题解决的需要,利用多种途径采集与甄别数据(信息意识) ·能采用适当的方法提取数据,并能正确选用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分析并解释数据(计算思维) ·能根据需要,主动选用数字化工具开展自主或协作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数字化学习带来的优势与乐趣。(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 学业要求 了解数据采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基本方法。 4. 教学对象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一些大数据的概念,能够认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的重要价值,但是不清楚如何进行数据分析来挖掘数据的价值从而辅助决策,需要帮助其了解数据是如何采集、分析、呈现的,建立起学生的数据思维。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教学难点:数据分析。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活动式”“任务探究式”教学模式。 硬件环境:网络机房。 软件环境:学生网络学习空间、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室管理系统。 7.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1. 播放南水北调的相关视频,提出问题:天津市民饮用水是从哪里引进来的?为什么需要进行南水北调? 2. 引出课题:本节课我们通过分析区域性资源供需的数据,来探究南水北调工程实施的决策依据,体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创设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学生能够体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乐于学习,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使课堂气氛积极向上 活动一 师生探究南水北调的原因 1. 探究确定分析目标。 (1)展示任务1:通过对给定数据的分析,认识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 (2)学生分析中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数据的特点。 (3)教师提问:该特点是否可以作为南水北调的依据? (4)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观点,确定分析目标:北方主要城市水资源需求趋势和目前的供给状况 明确任务 讨论分析 回答问题 分享交流 通过自主探究确定分析目标,体会明确分析目标为数据处理提供的正确指引 2. 上网实践数据采集。 (1)展示任务2:利用互联网查找可以判断城市用水趋势和目前的供给状况的数据。 (2)学生在网络学习空间分享查找到的数据。 (3)师生总结。 ① 判断城市用水趋势的数据包括:生活用水(人口、人口增长率、人均用水情况等)、工业用水(工业产值、工业产值增长率、万元产值用水量等)、其他综合用水(产值、增长率、万元产值用水量等)。 ② 判断城市目前的供给状况数据包括:地区水库蓄水量 明确任务 查找数据 思考归纳 通过网络学习平台的使用,培养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拓展思路,进行深度思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交流。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参考别人的回复进行综合思考,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 活动一 师生探究南水北调的原因 3. 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完成数据整理。 (1)展示任务3:教师展示学习空间中学生采集的数据,与学生一起分析数据整理的原因和必要性。 ① 数据可能有缺失、重复或错误。 ② 数据统计口径不一致。 ③ 数据形式未标准化(有效数据设置为小数点后2位)。 (2)学生完成任务3: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分析交流 完成数据整理 通过亲历对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过程,学生能清楚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体会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处理数据的方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