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5525

中图人教版(2019)信息技术必修一 4.2 利用智能工具解决问题——人脸识别初探 教案

日期:2024-06-0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644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图,利用,初探,识别,人脸,解决问题
  • cover
案例 人脸识别初探 1. 《课程标准》要求 通过对人工智能典型案例的剖析,了解智能信息处理的巨大进步和应用潜力,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目标 ·体验百度平台的人脸签到功能,利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中的人脸识别接口编写的人脸识别程序,了解人脸识别过程中的原理和步骤,掌握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 ·了解人脸识别的影响因素及其解决办法,理解技术背后的容错方法。(计算思维) ·了解人脸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尝试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提出应用和改进建议。(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提高在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意识,了解其安全隐患,能负责任、安全地使用人工智能解决生活问题。(信息意识、信息社会责任) 3. 学业要求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认识人工智能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年级学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广泛接触到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概念———人脸识别。之所以熟悉,是因为人脸识别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极其广泛,例如火车站“刷脸”进站、手机人脸解锁等;之所以陌生,是因为学生可能并不了解人脸识别的原理,不了解人脸识别的步骤、影响因素与安全隐患。学生的生活经验为本节课的导入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体验方式中深入理解人脸识别的原理,并通过分析人脸识别的过程,了解人脸识别的干扰因素,形成解决方案。 5.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人脸识别的原理及步骤。 教学难点:人脸识别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及其解决办法。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本节内容以学生的学习和体验为中心,基于情境教学的方法,采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中的“人脸会场签到”解决方案,结合移动终端,体验“人脸会场签到”,突出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等学习方法,强调人脸识别的步骤以及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思考人工智能内涵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7.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现场体验1:百度“人脸会场签到”(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和摄像头拍照现场“刷脸”,提示姓名,将界面投在白板上) 体验现场“刷脸”签到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解人脸识别 思考1: 1. 移动应用程序为什么能准确地识别对应的同学? 2. 为什么有的同学没有被识别出来,而有的同学又会被错误识别呢? 3. 有了预先录入的信息以及现场拍摄到的人脸之后,怎样判定“你就是你” 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 引导学生思考“刷脸”验证的原理 带着疑问听教师讲解:人脸识别的原理与步骤 聆听 带着疑问学习,有助于加深理解 理解人脸识别 学习检测:根据教师讲解的内容,完成连线题(见图1) 图1 人脸识别步骤连线题 完成人脸识别步骤的连线题 通过练习题,巩固人脸识别步骤,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人脸识别小结: 1. 检测图片中的人脸并返回人脸位置的坐标框; 2. 对最多 106 个高精度特征点进行精准定位; 3. 学习人脸的轮廓、纹理等细节,输出一连串特征值; 4. 评估相似度,精准判断两张人脸是否属于同一个人 聆听 思考 巩固人脸识别技术原理知识,为后面探究人脸识别技术奠定基础 探究人脸识别步骤 体验百度“人脸会场签到”并了解人脸识别基本过程和原理之后,通过调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人脸识别接口编写的Python程序,分步骤探究“人脸会场签到”过程 分步操作“人脸会场签到”过程 通过体验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人脸识别接口编写的Python程序,让学生真实操作人工智能技术,理解其原理和步骤 人脸注册———机器储备人脸信息。 1. 运行教参配套光盘“人脸注册.py”程序。 2. 思考:为什么要进行人脸注册?人脸注册时需要收集哪些信息? 3. 分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