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35999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件(26张)

日期:2024-05-22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64696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26张,课件,形成,秩序,国际
  • cover
(课件网)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如果一定要我用一句话为20世纪做个总结,我会说,它为人类兴起了所能想象的最大希望,但是同时却也摧毁了所有的幻想与理想。 ———音乐家梅纽因语,转引自[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第一部分 探源二战 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福煦 1919-1929:相对和平的十年 本尼托·墨索里尼 阿道夫·希特勒 东条英机 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秩序似乎正在欧洲得到一定的恢复:繁荣程度在增长,失业人口在减少,各种国际问题似乎也因《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凯洛格-白里安公约》和苏联做出的进行五年计划而不进行世界革命的保证而得到解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法西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Fasces”,原意是中间插着一把战斧的一束棍棒,是古罗马帝国高级长官的一种权力标志,在他们出巡时其扈从每人肩负一束,寓意人民必须服从至高无上的国家权威,否则立即绳以斧钺。是一种结合了社团主义、工团主义、独裁主义、极端民族主义、中央集权形式的军国主义、反无政府主义、反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反共产主义政治哲学; 法西斯主义 对内:独裁统治 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 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 ———【美】哈伯特温博格著,何江等译《希特勒德国的对外政策》上编 1929-1939:走向战争的十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 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 缩减 70% 69.1% 50% ——— 50% 2/3 失业 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1929-1933年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积极向外侵略扩张 美国罗斯福新政 稳定资本主义 经济大危机导致法西斯势力崛起 1936年,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亚洲策源地形成 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结成轴心国,欧洲策源地形成 两大策源地 日本蚕食亚洲 意大利入侵非洲 德国肆虐欧洲 9.18事变;7.7事变 1935年侵吞埃塞俄比亚 1938年吞并奥地利 逐步占领捷克斯洛伐克 英法奉行绥靖政策,助推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 国联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探源二战———二战爆发的背景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为二战爆发埋下了隐患 2、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法西斯势力崛起 3、英法等国家的绥靖政策助推了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野心 4.国联没有起到维护和平的作用。 5.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第二部分 回望二战 1、二战的过程 请阅读教科书102-103页,梳理二战的基本过程,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①)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战争扩大 1941年6月,( ② ) 1941年12月,( ③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 战争转折 1942年中途岛战役是亚洲战场转折点 1942-1943年( ④ )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1942年阿拉曼战役是非洲战场转折点 战争结束 1945年9月2日,( ⑥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5年5月8日,( ⑤ )标志着欧洲战场的结束 1943年5月,非洲战场结束 亚洲战场 欧洲战场 非洲战场 局部阶段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 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全面爆发 1939年9月,(①德国闪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