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单元第5课《降落伞》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制作、试放降落伞,使学生了解降落伞在生活中的作用及降落伞下降快慢的主要因素。? 2、能运用喜欢的方式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亲手制作降落伞,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体会成功的乐趣。 3、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等。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影响降落伞下降快慢的主要因素。 难点: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三、活动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降落伞多个。 学生:小组长准备一支笔,带齐制作降落伞的材料(塑料布、细绳、胶布、重物)。 四、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法、实践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5、12汶川大地震吗?在危难时刻,中国伞兵创造了无地面指挥,无气象资料条件,从4999米的高度进行“盲跳”的奇迹,让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大家知道吗?每一位伞兵在“盲跳”之前都写下了遗书,这一跳,真可谓是生死度外惊天地啊!(播放中国伞兵“盲跳”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从中国伞兵的精神到降落伞的相关知识,例如:降落伞是怎么帮助人们安全着陆的?为什么降落伞下降的有的快,有的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小结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降落伞下降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秘密。(板书课题:降落伞) (二)活动探究 1、猜想 教师提出问题:降落伞下降的快慢到底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请同学们猜猜看!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猜想: (1)可能与降落伞的轻重有关。 (2)可能与风力有关。 (3)可能与降落伞的面积大小有关。 ……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相关内容进行板书,并引入研究主题:今天我们就共同探究伞面的大小、伞绳的长短、悬吊物的轻重与降落伞下降快慢的联系。 2、小组合作制定活动方案,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必要时教师可进行现场演示。 (1)必须在其它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探究第三个因素与降落伞下降快慢的联系;(2)实验时必须保证“三同”:时间相同、高度相同、伞面展开的方式相同; (3)注意小组合作分工。 3、小组活动,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总结 通过小组代表上台交流,梳理得出,降落伞下降速度的快慢与伞面大小、伞绳长短、悬挂物轻重的确有关,且在其余两个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伞面越大、伞绳越长、悬挂物越轻,降落伞下降的越慢。 如果学生操作失误,得到错误结论,可让学生全班进行演示,共同寻找失误原因,让学生得到正确的结论。 (三)活动应用 设计比赛,促进应用。 1、提出比赛内容及规则: 比赛内容:看谁制作的降落伞落地最慢。 比赛规则: (1)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制作降落伞; (2)制作时间5分钟; (3)各小组代表上台参赛,根据落地快慢评出优胜小组。 2、各小组研究设计方案,操作完毕,全班评价,让落地最慢的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与感悟。 (四)活动拓展 提出问题:你能想办法让鸡蛋从高处落地而不破碎吗? 课后各实践活动小组进行探讨,下节课交流。 (五)板书设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