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44417

部编版八下语文3.11《核舟记》课件(50张ppt)

日期:2024-05-0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16097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八下,语文,3.11,核舟记,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看微雕需要放大镜 只有4厘米哟! 核 舟 记 作者简介 魏学洢,明末人。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我们学过的《口技》也是编选在《虞初新志》中。 读准下列字的音。 罔( ) 贻( ) 有奇( ) 黍( ) 糁( ) 髯( ) 褶( ) 膝( ) 楫( ) 篆( ) 狭( ) 锥髻( )( ) 矫( )首 倚( ) wǎng yí jī shǔ sǎn rán zhě xī jí zhuàn xiá zhuī jì jiǎo yǐ 文言文万能翻译法: 1.加字 能 用 直 一 的 木 够 径 寸 头。 如:能 以 径 寸 之 木。 2.换字 如:矫 首 昂 视。 抬 头 仰 望。 3.用自己的话 讲清文言意思 总计一条船上。 如:通计一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 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 木石,罔不 因 势 象形,各具 情态。 尝 贻 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 云。 用 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无不,全都。 顺着,就着 模仿,这里指雕刻 神情姿态 曾经 应当是 (手艺)奇妙精巧的 赠 明朝有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室、器具、人物,以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果核雕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翻译文章,理解下面重点词语。 〖能以径寸之木〗 〖为〗 〖罔不〗 〖因势象形〗 〖情态〗 〖尝〗 〖贻〗 〖盖〗 能用直径一寸的木头。径(jìng):直径。 (wéi)动词,做。这里指雕刻。 罔:无。罔不,无不,都。 就着(材料原来的)形状雕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神情姿态。 曾经。 (yí)赠送 句首发语词,相当于“应当是”。 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雕刻家王叔远的技艺非常精湛以及核舟的由来和内容。 雕刻家王叔远的精湛技艺从第一段中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奇巧。 第一段最能反映王叔远构思精巧的是哪句话?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问题探究: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 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 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 而计其长曾 不盈寸。盖简桃核 修狭者为之。 嘻,技亦灵怪矣哉! 刻有五个人 满 通“拣”,挑选 长而窄 竟然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八扇窗户;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书画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嘻,技艺也真神奇啊! 1、作者最后统计核舟雕了这么多内容有何作用? 是为了与后面的“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作强烈对比,一多一少,从而衬托出雕刻者技艺的精湛,最后作者的赞叹也就顺理成章了。 2、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 作者高度赞叹雕刻家精湛的技艺,呼应了全文。 我们学习了文章的首尾,那么猜猜中间会写些什么呢?删去中间的内容不一样可以看出王叔远雕刻技艺的精湛吗? 问题探究: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 黍(shǔ)许。中轩敞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 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 糁(sǎn)之。 同“又” 零数 大约 高起宽敞的部分。 打开窗户 相对 关上窗户 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从船头到船尾长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而敞开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船舱。船舱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推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可〗 〖许〗 〖轩敞者〗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