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47947

14《驿路梨花》2课时课件(共61张PPT)+教案+导学案+同步检测+素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48552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检测,同步,导学案,教案,61张
    (课件网) R·七年级下册 14 驿路梨花 欣赏诗歌 驿路梨花 第一课时 俄国诗人普希金说:“有美与生命的地方就有诗。”作为春天一道亮丽的风景———梨花被许多诗人纳入笔端,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悬知寒食朝陵史,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在云南边陲有着20多年军旅生涯的作者笔下的驿路边那盛开的梨花又蕴含着怎样的“美与生命“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驿路梨花》。 情景导入 1.感知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写作顺序和悬念设置。 2.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手法。 3.理解人物美好的心灵,学习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学习目标 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元江和澜沧江之间,聚居于红河、江城、墨江及新平、镇沅等县,和泰国、缅甸、老挝、越南的北部山区。 相关介绍 作者档案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 狱。打倒“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 1977年5月,彭荆风经历了“文革”7年牢狱之灾后,出狱已近两年。一个下午,他午睡刚醒,慵倦地躺在床上读《宋诗选》,当读到陆游“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时,那美丽的意境使他联想起了过去在滇西南边地大山深处见过的大片梨花林,以及与梨花有关的许多特异人事,那都是他长久难以忘怀的美好生活。 一种想用文笔描述那和谐过去的创作愿望也油然而生,作者忙披衣起床抓过纸笔来写作。情之所钟,使他的思绪完全进入了诗情画意的梨花林,以及那些朴实的哈尼族、瑶族人当中…… 背景链接 检查预习: 生字词 驿路( ) 竹篾( ) 撵走( ) 修葺( ) 恍惚( ) 陡峭( ) 露宿( ) 漆黑( ) 麂子( ) 晶莹( ) yì miè niǎn qì huǎng hū dǒu sù qī jǐ yíng 字词积累 【简陋】形容简单而鄙陋。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 【陡峭】指山势高而陡峻,比喻不平坦。 【修葺】整理(建筑物)。 【迷茫】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 在听读的过程中,注意: 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看看他们分别做了什么事。 之后,想一想“梨花”有什么象征意义。 听读课文 点我朗读 这篇文章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核心事物:小屋。 人物:“我”、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整体感知 这个故事写了哪些人物? 又是以什么为线索的? 本文以“梨花”为线索。 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我们” 依据“我们”的见闻,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8)“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13-27)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梨花的妹妹讲述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 一个故事 二个误会 三个悬念 四写梨花 五件好事 “一二 三四五”学习法(预习下节) 理一理文章的思路。 (1)发现小茅屋——— (2)投宿小茅屋——— (3)遇见瑶族老人,听他讲述——— (4)修葺小茅屋——— (5)听梨花妹妹讲述小茅屋的来历。 驿路梨花 第二课时 两个误会 你能找出这两次误会在什么地方吗? 一个故事 请你按照人物所做的事来简要复述本文的故事。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茅屋主人是谁 ?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