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51255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苏教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4次 大小:71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反思,-4.2
  • cover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可恢复原来的形状; 认识弹性物体发生变化时会产生弹力; 了解弹簧拉伸长度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能够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点; 能够做研究弹簧拉伸长度和所受拉力之间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乐于与他人合作,学会创造。 材料准备: 学生分组材料:1、(橡皮筋根、塑料尺或钢尺、海棉、小弹簧、橡皮)———(材料袋1) 2、弹簧秤、钩码5个、实验记录单———(材料袋2) 教师准备:钢尺、拉力器、演示弹簧、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经历活动 1.同学见过拉力器吗?(出示拉力器)用来干什么的? 2.请两个同学上来拉一拉试试?感觉如何? 3.那么在两个同学拉拉力器的过程中,拉力器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形状改变) 是什么使拉力器的形状发生了改变了呢?(板书:受到外力)当两位同学松开手,停止对拉力器用力时,拉力器怎样了?(板书:恢复原状) 4.谁能用自己的话将刚才拉力器变化的过程描述一下呢?(拉力器受到外力时,形状发生了改变;去掉外力后,拉力器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了。) 5.那么,还有没有具有拉力器这样本领的其它物体了呢?老师为各小组准备了一些不同的材料,分别用力改变这些物体的形状,再去掉所用的力,观察有什么发现并将观察所得用文字或图画表示出来,好吗?(打开材料袋1) 6.学生分小组进行检测、观察物体是否具有类似于拉力器变化的特性。 7.汇报交流,展示观察记录。 二、理解“弹性”,感知“弹力” 1、揭示“弹性”概念 拉力器、橡皮筋、弹簧、海绵、塑料尺等物体都有着什么样的共同特性呢?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揭示“弹性”:科学家对这些物体的特性是这样描述的,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出示课件1) 2.感知“弹力” (1)(展示撑竿跳高图片)———(出示课件2)问:什么是弹性物体?谁对它施加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什么使运动员跳起来的? (2)介绍车辆避震器、轮胎、夹子的弹性应用。 三、回归生活,感受弹力 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利用了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呢? 2、相机让学生感受“弹力” ①我们再拿这些具有弹性的物体,先对它们施加外力使它们形状改变,再慢慢松开手,体会你手上的感觉,好吗? ②指名两个学生谈谈感觉。 ③小结:我们刚才所感觉到的力,其实就是使物体恢复原来形状或体积的力,叫做“弹力”。———(出示课件3) 四、设计实验,探究弹力 1.生活中运用到弹性的例子确实是比较多的。我们也知道弹簧是弹性比较丰富的一种物体。现在我给弹簧一个拉力,弹簧怎么样了?那么弹簧拉伸的长度跟什么有关呢? 2.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但这些想法都是出自你们的生活经验,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现在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研究弹簧拉伸的长度与拉力之间的关系。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若干钩码,一根弹簧,你打算怎么实验?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打开资料袋2) 3.学生说说自己的实验思路(引导学生明白,要想得出弹簧拉伸的准确数据,那就需要看弹簧伸长多少小格) 4.指导实验: 实验要领:(出示课件4) ①将没有挂钩码时弹簧的指针先对准“0”刻度的位置,在“0”处打下个点; ②挂上一个钩码,在钩码数为“1”的竖线上标记此时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 ③后面依次类推,分别标记出挂2个、3个、4个时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 注意:一定要在弹簧稳定后,才可以在相应的竖线上标记弹簧指针所指的位置,标记时视线与指针保持水平。 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研究。 6.交流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