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53088

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3课时)教案+当堂达标

日期:2024-05-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7810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3课时
  • cover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设计说明 本节分为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部分内容。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推箱子”“敲铁钉”等现象,并动手做推木块的小实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然后阐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最后让学生动手做实验,通过学生自己分析与论证得出并表述牛顿第一定律。这一部分教学时,让学生学会分析与论证的方法,知道控制变量法和理想实验法,并学会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惯性”部分,先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提出惯性的概念,然后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认识惯性,接着通过一组生活中的事实,如“利用惯性套紧斧头”“安全带的作用”,来获知如何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记住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能说出什么是惯性,认识到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会运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生活实践中,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强化STS的要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定律的理解。 教学难点 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让学生明确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是惯性现象的规律总结。 教学方法 探究法: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正确推理,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 分析法:在学习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讨论分析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解惯性的概念,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具、学具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等。 分组: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滑块、刻度尺、长方体木块、硬纸片、硬币、水杯、惯性演示仪等。 授课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投影出课本图7-1、图7-2,让学生观察。 教师介绍: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 用铁锤敲击铁钉,铁钉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铁钉就不再下陷。 学生活动:要求学生利用桌上的木块、滑块感受:推木块,木块运动,撤去推力,木块停止运动;推滑块,滑块运动,撤去外力,滑块逐渐停下来。 师:生活中还见过类似的例子吗? 从我们身边的许多类似事例中似乎可以这样总结:要让原来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如果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则似乎必须不停地对物体施加作用力,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这种认识正确吗?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你一定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讲授新课 一、历史回顾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他认为:地面上物体的“自然本性”是静止的,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的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伽利略认为如果各种阻力都小到可以忽略,在理想情况下小球将会沿右侧斜面上升到与左侧下落点等高的地方,而且右侧斜面的坡度越小,小球要上升到相同高度所用的运动时间就越长;如果右侧成了水平面,那么,小球将因为永远无法达到那个高度而一直沿直线运动下去。 师:伽利略的推理,也是建立在分析大量事实基础上的,而且后来又经过了法国科学家笛卡尔的进一步论证。伽利略的观点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彼此矛盾,究竟谁更合理、更科学?还是请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探究论证吧! 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