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54182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 短文两篇 知识盘点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3次 大小:11397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统编,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十六,短文
  • cover
16 短文两篇 一、文学常识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称之为“诗豪”。著有《刘宾客集》《竹枝词》《柳枝词》等。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周敦颐(1017~1073),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二、重点字词 1.重点字 案牍(du) 西蜀(shu) 鸿儒(ru) 陋室铭(lou ming) 调素琴(tiao)惟吾德馨(wei xin) 甚蕃(fán) 淤泥(yū) 亵玩(xiè) 濯清涟(zhuó) 隐逸(yì) 鲜有闻(xiān) 不蔓不枝(màn) 2.词语解释 (1)词类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词做动词,出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词做动词,灵异) 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混乱) 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不蔓不枝(名词做动词,长枝蔓,生枝杈) 香远益清(形容词做动词,远播,显得清幽) (2)古今异义 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身体/今义:形状) 惟吾德馨(古义:美好,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5)特殊句式 (1)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省略介词“于”) (2)倒装句 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即“有何陋”)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宾语前置句,“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分别是“爱菊”“爱莲”“爱牡丹”的倒装,“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判断句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判断) 三、结构层次 四、主题思想 《陋室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环境的描写,以及室中来往人物、日常生活情景的叙述,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然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爱莲说》:本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五、古今对译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 翻译: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要 吾 德馨。 苔痕 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 我有美好的品德(也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在这里)谈笑的是知 鸿儒, 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平民。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看看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 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 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 没有(成堆的)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于是)孔子说:“有 陋之有?” 什么简陋的呢?” 注释:名:出名,有名。灵:灵验。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馨,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鸿儒:博学的人。鸿,大。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调素琴:弹琴。调,调弄。素琴,不加装饰的琴。金经:指佛经(佛经用泥金书写)。无丝竹之乱耳: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案牍,指官府文书。形,形体、躯体。南阳诸葛庐: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西蜀子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