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55433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与反思-4.2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 苏教版

日期:2024-05-17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687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反思,-4.2
  • cover
《物体的形状改变以后》(实验课) 教 学 设 计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探究发现生活中弹性物体的共同特征; 2.能够理解弹力和弹性;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去掉外力后恢复原来的形状; 2.能够通过实验自己总结实验所呈现出来的科学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去研究生活中的有关弹性现象; 2.乐意和他人协作完成实验,共同体验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物体受力时形状发生变化,去掉外力时恢复原来的形状。 难点:理解一些形变不明显的物体,在发生形变时也具有弹性。 三、教学准备: 弹簧、直尺、海绵、橡皮筋、硬币、实验报告单若干(后附实验报告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理念 第一环节 图片导入 (认识弹性) 出示课件PPT图片 导入课题 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其中的形变现象 让学生初步认识形变(5分钟) 第二环节 理解“弹性”感受“弹力” (体验弹性) 1、谈话引入实验(一)。 2、提出观察要求(多媒体出示)。 3、巡视指导。 4、引导学生交流。 5、总结课件出示“弹性” 与弹力概念:当物体受到外力时,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去掉外力后,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或体积,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1、学生用捏捏,拉一拉,压一压的方法看物体有什么变化。 2、填写记录表格。 3、汇报:有弹性的物体用力后物体的状改变去掉力以后又变回原样。 4、总结:这些物体都具有弹性,这些物体形变比较明显。 学生经历探究活动过程,进行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从而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体验形变) (8分钟) 第三环节 探究不明显 形变 1、谈话引出实验(二)。 2、出示实验要求。 3、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4、小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阅读实验要求。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搜集信息。 3、整理信息,填写实验记录单。 4、得出结论。硬币具有弹性,但是形变不明显。 通过实验,学生体验了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析现象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深入理解弹性) (10分钟) 第四环节 探究弹性形变有无限度 1、谈话引出实验(三)。 2、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3、小结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1、阅读实验要求。 2、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仔细观察,搜集信息。 3、整理信息,填写实验记录单。 4、得出结论。物体的弹性是有限度的。 通过实验,学生体验了小组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分析现象找出规律得出结论。(了解弹性是有限度的) (5分钟) 第五环节 总结本次实验课的结论 谈话引出总结论 学生回顾、总结、整理、理解本节课的结论 对本节课做出一个总结性的结论 (5分钟) 第六环节 布置作业 布置本节课作业 学生做好记录 学生把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中(解释生活现象),扩展本节课的内容。(7分钟) 五、教学反思 整节课都是围绕常见物体的弹性以及有关性质来展开实验探究。整个实验分成了三个小实验,通过三个小实验学生明白了物体是具有弹性的,只不过有的物体的弹性明显,有的不明显而已,并且物体的形变是有限度的,超过了物体形变的限度,物体将不再具有弹性了。实验过程中,学生对第二个实验的结论不是很好理解,因为硬币的质地很硬,它在被力作用后发生形变,但是不明显,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局限性,仅留在事物的表象上,不容易理解,应在实验中,让学生多做,同组的同学相互做,相互体验,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