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0751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课件+教案)(3份打包)

日期:2024-05-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5次 大小:90710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3份,教案,课件,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必修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生成知识,提高提炼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难点: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板书设计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二框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等几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首先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选自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它与本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一起分别介绍了中华文化的两个基本特征。因此,本框在全书中具有不容替代的重要的地位。它在第一、二单元介绍“文化的共性”的基础上,过渡到三、四单元介绍“中华文化”的个性所在,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学好本框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今后高考的重要考点之一,而且能够为学生在学好语文、历史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体现学科间的渗透性。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维度: 1.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认识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发展的贡献和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活动参与,生成知识,提高提炼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整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的能力、联系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对中华文化价值的认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加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说学情 中华文化所涉及的范围至为宽广,学生的知识面有限,他们对其他地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认识基本是来自书本,亲身体验的较少,所以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认为本课重点在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难点是分析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因为对民族问题正确的认识,是每一位青年必须具备的思想理论。而对高二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起点大多是历史书本,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跳跃,确有一定障碍。 四、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舞蹈等进行直观演示,同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如果说第六课第一框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从动态角度跨越千年,展现中华文化的顽强生命力,激励青年学生再创新辉煌,那么本框则主要从静态视角呈现中华文化的厚重。所以我导入新课时选取《陕西一分钟》视频,从纵向,动态的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横向,静态的角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总结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给学生留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初步印象,走进新课。 2.讲授新课 环节一:由于第一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已掌握了较多这方面的实例,所以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