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2127

华东师大版科学九年级下册 3.1物质的转化 教案

日期:2024-06-0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8次 大小:1286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华东师大,科学,九年级,下册,质的,转化
  • cover
物质的转化 【教学目标】 1.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2.单质、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3.单质、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4.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难点】 1.单质、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2.单质、氧化物、碱之间的转化。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金属的氧化和金属氧化物的还原 1.铜与氧化铜之间的相互转化实验 (1)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①用坩埚夹着铜片在酒精灯的外焰上加热。现象:发现紫红色铜片变成了黑色。铜的表面生成了氧化铜。 ②把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后的铜片,马上插入酒精(乙醇)中。现象:铜片表面又由黑色变成了紫红色。 (2)实验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铜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黑色的氧化铜,铜片表面生成的黑色氧化铜马上和酒精(乙醇)反应又转化成了铜。 (3)注意事项: 铜一定要在酒精灯的外外焰上加热,不要使铜碰到酒精灯的灯芯。因为在铜的表面生成的氧化铜与酒精灯的内焰或灯芯接触,实质上是和还没有燃烧的酒精(乙醇)蒸汽接触,会使已经生成的氧化铜又被酒精还原成铜。 (4)实验小结: ①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和铜结合生成氧化铜。金属获得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的氧化(oxidation)。 ②酒精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从氧化铜中夺取氧,使氧化铜转化为铜。金属氧化物失去氧的过程被称为金属氧化物的还原(deoxidation)。 2.使铁的表面形成氧化层保护膜实验 铁片放在浓硝酸、浓硫酸中,没有气体放出,这是因为铁在浓硝酸、浓硫酸中生成了铁的氧化物,正是这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铁,使铁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但将铁片放在稀硫酸中,则有气体放出,即生成了氢气。 绝大部分金属都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化合生成金属的氧化物,但一些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铂等,很难和氧化合生成氧化物。金属还能和某些能提供氧的物质如:硝酸、浓硫酸等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3.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1)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硬质试管里铺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粉末,固定在铁架台上,通入氢气,待空气排尽后,加热氧化铜。反应完成后停止加热,再继续通入一会儿氢气,直到试管冷却。 (2)实验装置: (3)实验现象: 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紫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4)注意事项: 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水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破裂; ②氢气的导入管要伸到试管的底部; ③反应开始前要先通入氢气,以排尽试管中的空气;当反应完成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再停止通入氢气,以防止生成的灼热的铜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 (5)实验结论: 氢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从氧化铜中夺取氧,使氧化铜转化为铜。 一氧化碳、碳、镁、铝等同样能在加热的条件下从氧化铜等氧化物中夺取氧,使氧化铜等氧化物转化为金属单质。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氧化铜和氢气 氧化铜和一氧化碳 氧化铜和碳 氧化铜和镁 氧化铁和一氧化碳 (二)酸碱指示剂 遇酸或碱的溶液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 指示剂在不同溶液中的呈色情况如下表。 (三)单质、氧化物、酸之间的转化 1.酸雨形成的模拟实验步骤: 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硫粉,加热,直到燃烧,然后把燃着硫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等燃烧停止后,小心地闻一下气体的气味,然后立即向瓶内倒入少量水,振荡,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实验现象: (1)有无色、有刺激性的气体生成; (2)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3.实验原理: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4.实验结论:根据硫、二氧化硫和亚硫酸之间的转化,我们可以看到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和对应的酸之间一般有如下的转化规律: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并不能直接与水反应,如:二氧化硅(沙子的主要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