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4023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课件(31张PPT)+素材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72066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课件,31张,PPT
    课件31张PPT。导入新课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丁肇中1.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论证思路。 2.把握中心论点,学习本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3. 感受科学实验精神的重要性,培养格物致知精神和乐于动手实验的科学品质。学习目标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三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国。1956年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走近作者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2、释词: 格物: 致知: 袖手旁观: 不知所措:zhàocuò推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字词积累看到题目,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格物致知”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格物致知精神”? 为什么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请在文中画出每段的关键句,且找出文中的过渡句。整体感知 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探察、探究。 物,物体、事物。 致,达到、得到。 知,知识、认识。格物致知:格,推究,探察;致,获得。 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整体感知 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01030402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 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第一部分(l段)提出问题 :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12段)分析问题:指出传统教育的弊病,论述“格物致知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整体感知精读品析第一段写“我”征文获奖的内容在文中有何作用?写“我”征文获奖,既点明了写此文的背景,也由自己所受的教育自然引出本文论述的话题,并为下文论述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做了铺垫。 阅读2-5自然段作者说:在中国传统教育里,最重要的书是“四书”。“四书”是什么书? 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89999一起,称为“四书”。是儒家主要经典。精读品析“格物”和“致知”出自何处? 出自《大学》 《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成为南宋以后理学家的基本纲领的一部分。精读品析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精读品析 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精读品析 第四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举例论证。 举王阳明“格”竹子苦思,因头痛而宣告失败的例子,说明了传统儒家对实验的态度是把探索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证明了“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格物和致知”精读品析武功秘笈———举例论证的答题模式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列举XX(概括事例)证明了XX(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从而是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作者认为王阳明 “格”竹子为什么失败? 这位先生明明是把探察外界误认为探讨自己。 王阳明《传习录》在叙述“格竹子”后说:“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所以称之“唯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