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6866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31张ppt)

日期:2024-05-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50662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第四,单元
  • cover
(课件网) 前———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廷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辛亥革命 授课人:济南历城第一中学 赵岩 时代造就伟大人物,伟大人物又影响时代。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孙中山先生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选自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的讲话 丹心铁血鉴英雄,誓由衷,志从戎,同志同盟定苍穹。 第一章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 结合材料并依据本课教材引言部分,思考孙中山的救国方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习目标一: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写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建议清政府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材料二: “孙中山的上书也显然决不是为了革命,而是如同从来的读书人一样———求知于当道。”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结合教材和材料分析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什么会对晚清的统治不满? 学习目标二: 材料一: 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奖励实业;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新政”过程中,清政府大量增加捐税,加重剥削人民。 材料二: 1911年,清政府“预备立宪” ……设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被称为“皇族内阁”。这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满汉官僚之间的矛盾,不但未能挽救晚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反而加速了它的分崩离析。 史料补充———新政”和“预备立宪” 依据微课分析革命党人做了哪些有效的准备工作? 学习目标三: “人民群众已经为迎接一个新型政权做好准备。……国家正处于紧张状态,恰似一座干燥树木的丛林,只需星星之火,就能使它燃烧起来……” 孙中山:《我的回忆》 辛亥武昌麾义帜,坚砥柱,破长风,南北议和哀鸿声。 第二章 辛亥革命的过程 依据教材63页最后一段和64页的历史纵横并结合材料,了解武昌起义的相关史实。 学习目标四: 第一节 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推当都督 占领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 十三个省宣布独立 结果: 结合材料,分析黎元洪在当时的中国是哪股势力的代表?他为什么会被推当都督?他的就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习目标五: 第一节 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材料一:武昌起义后一日(1911年10月11日)上午,革命党人集合在湖北咨议局开会:“众以秩序急须维持,而革命军诸首领黄克强、宋教仁、刘公、蒋翊武、孙武等均不在城(武昌),乃强胁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为都督。” 冯自由《革命逸史》 材料二:诚心合作的革命党人,原本属意立宪派的领袖汤化龙担任鄂军都督。汤化龙事后对李廉方说:“革命党人来(咨议)局时,曾以都督相推。予未有绝对拒绝意。子笏(胡瑞霖)则力持不可。其意以予与革命党素无密切关系,又其时成败尚未可知。” 探究一: 结合材料分析武昌起义后,帝国主义的态度先后发生过怎样的变化?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学习目标六: 第一节 革命爆发———武昌起义 材料一:到1911年11月9日,据法国驻华公使馆高拉尔德致陆军部长称:“汉口:约一千名海军士兵和二十多艘战舰。” 列强又陆续派陆军到武汉驻扎,其人数统计如下:俄国277人,日本500人,德国100人,美国160人,意大利30人,法国也计划派150人来华。 材料二:1912年1月,英国驻华武官向国内的报告说:他深信,“从战略观点来看,清朝政府现在似已没有希望了”。朱尔典更明确地指出:“这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