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68483

5.杜甫诗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

日期:2024-05-0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72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杜甫,三首, 登高,授课,教案
  • cover
5.杜甫诗三首 登高 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2、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 3、赏析本诗情景交融等手法的运用;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习近体诗对仗的形式; 2、体会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杜甫在本诗中流露的深沉的苦痛和忧思。 教学过程: 一、导语: ?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李白的《蜀道难》,通过这首诗,我们领略了李白的豪逸浪漫、乐观洒脱。在唐代历史上,真正称得上最伟大的诗人,除李白外,还有一位,那就是杜甫。今天我们就走近杜甫,来看一看这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学习他发自肺腑的千古悲秋之作———《登高》,并感受他诗歌的特点。 二、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诗人,汉族,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国为民,人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小李杜”是指李商隐和杜牧)。杜甫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背景介绍: 这首诗写于公元767年的秋天,此时诗人在外流浪漂泊了8个年头,已经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五十五岁的老人了。他目睹了安史之乱给唐朝带来的重重创伤,感受到了时代的苦难,家道的衰落,也感受到了仕途的坎坷,晚年的孤独和生活的艰辛,心中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越、动人心弦的七言律诗。 四、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 3、齐读课文。 五、赏析课文 1、思考: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各用什么词来描写的?(多媒体显示:“急风”、“高天”、“鸣猿”、“清渚”、“白沙”、“飞鸟”) ??????? 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多媒体显示:渲染烘托出秋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之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2、颔联写了哪些景物?(多媒体显示:“落木”、“长江”) ?????? 由“落木”“长江”会引起诗人怎样的思考?(多媒体显示:作者通过写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之感。) 3、颈联、尾联写悲,作者到底悲什么?(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归纳(多媒体展示) ?????悲之一:悲秋。 ?????悲之二:客中悲秋。 ?????悲之三:常客悲秋。 ?????悲之四:万里常客悲秋。 ?????悲之五:独自登台。 ?????悲之六:多病独登台。 ?????悲之七:晚年多病登台。 ?????悲之八:生活艰难。 ?????悲之九:新停酒杯。 六、体会该诗声律和对仗的妙用:? 1、声律 风急天高猿啸哀,平仄平平平仄平 渚清沙白鸟飞回。仄平平仄仄平平 无边落木萧萧下,平平仄仄平平仄 不尽长江滚滚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万里悲秋常做客,仄仄平平平仄仄 百年多病独登台。仄平平仄仄平平 艰难苦恨繁霜鬓,平平仄仄平平仄 潦倒新停浊酒杯。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天高”一词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连续上扬之后,“猿啸”仄下沉,诗句两头均形成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个“哀”字,扬而不返。颈联处在全诗景与情的转折点上,“百”“多”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