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学生 成长自己 ———方寸之间”教学案例 前言: 时至今日,新课标、新课改已经深入人心,美术教改也在大张旗鼓的开展着,一堂堂新颖而又具有特色的美术课被呈现出来,很多教师的课堂设计和教学目的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学生本位教学的重要性;但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老师真正的体现了这一点。那究竟何谓学生本位教学?新课标下的美术课又该如何体现学生本位教学?本案例就以同一教学内容,因对学生本位教学的不同理解,取得了截然不同的课堂效果为例,试图对美术教学中的学生本位教学做一次再认识。 案例背景: 过美术学科是一门以视觉为主导的课程,由于其特殊性和专业性,使得很多的美术教师对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感到手足无措。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难找到如何实现教学目标;很多课看似很精彩,其实课后问问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很多都会一脸茫然。以笔者之见,要想在美术课堂上实现学生本位教学,最为根本的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最后的作业呈现。本案例所提及的两个教学片段最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对学生本位教学的理解,使得最终的教学效果相差很大。 一、案例实景及分析: 篆刻是中国汉字艺术的艺术再现,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篆体字型优美,形式鲜明,线条有其独特的魅力,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最爱之一。湘版美术教材八年级(下)第三单元《方寸之间》,就是这样一节以篆刻为主要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一堂有较高艺术性和专业性的课程。 教学片段一: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将欣赏、评价做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篆刻艺术的兴趣。以篆刻的发展历史作为导入,在欣赏各个时代不同的精美篆刻作品的同时,介绍有关著名作品的历史价值和有关的佚闻趣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穿插有关篆刻刀法、章法布局、钤印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最后作业呈现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刻一方自己的名章。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课堂作业的确呈现了篆刻艺术的特点,篆体的柔美和动感都能在学生的作品中找到。但是作业的整体效果和质量都不尽如人意;经过调查发现原来是学生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都已经差不多忘记了,学生普遍反映仅凭讲解很难掌握如何刻好一方印章。而且作业的完成情况也没有预期的那样好,很多学生由于感觉难度太大而放弃了作业,认为作业的专业要求太高,自己无法完成。 3)分析与结论: 课堂教学设计没有很好的了解学生对篆刻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动手能力,比较盲目的从教高的要求出发,使得学生很难接受和理解,教学内容与作业要求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片段二: 1)教学目标与设计 课堂设计以实践、探索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学生自学为主,然后让学生自己找到疑难,师生共同解决。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片为导入(因其中有相关的篆刻片段),以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个时代印章的作用为引导,让学生观看篆刻过程的视频片段,使他们有直观的了解。再在其中穿插相关的刀法、章法布局、钤印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最后也是以学生自己刻一方自己的名章做为作业呈现。 2)实际教学效果呈现: 学生的课堂作业不仅体现了篆刻艺术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的作业完成质量较高。经过课后调查,很多学生反映,通过课堂上直接的观看篆刻的过程,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在课后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并不与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而且课后发现很多学生对篆刻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已从完成作业到自发的练习篆刻,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所要求达到的学生自发、自主性学习。 3)分析与结论: 整节课的设计都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