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176677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共22张PPT)

日期:2025-04-29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6次 大小:13276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人教,PPT,22张,改革,宗教,文艺复兴
  • cover
(课件网) 第 2 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 1.什么是文艺复兴 是公元14~17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表面是思想文化界对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实质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运动。 2.兴起背景(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 2)人才优势: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3)文化环境:更多的保留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4)思想政治环境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 核心: 人文主义 资产阶级的世界观,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要求以“人”为中心,重视现世生活,重视科学试验,是一种为创造现世幸福而奋斗的乐观进取的精神 3.内容 5.成就: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 领域 代表人物 代表作 地位 文学 薄伽丘 《十日谈》 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 文学三杰 但丁 《神曲》 文艺复兴的先驱 彼特拉克 《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艺术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 美术三杰 米开朗琪罗 《大卫》 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一、古典文化的“再生” --文艺复兴 7.影响: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2.背景: 1.什么是宗教改革 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 文艺复兴的影响 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2.马丁路德的主张 第一,他认为信仰上帝就可得救,这实际上否认了教皇的权威。 第二,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第三,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第四,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1.开始: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3.内容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6.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扩展 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的民族国家。 7.影响: 二、与上帝直接对话 --宗教改革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 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 不同点(1)在人的问题上,人文主义者与宗教改革者有根本不同的认识: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一切以神为中心; (2)在信仰与宗教宽容的问题上,两个运动是迥然不同的,文艺复兴是一个信仰与思想自由的运动,一开始就容忍了异教文化,而宗教改革不是一个为了自由的运动,各种形式的新教派,几乎都以另一个权威来取代教皇的权威。 (3)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而宗教改革更多的表现为一场政治运动,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 (4)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文艺复兴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