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在高空: 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_____。 498 500/hPa 北半球 平行 在近地面: 大气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与摩檫力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成一_____。 夹角 1 008 1 010/hPa 北半球 温故知新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学习目标: 1. 绘制三圈环流示意图,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2.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 第三节 大气环境(4)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单圈环流 理想状况下赤道与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1.只考虑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单圈环流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不能。 在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大气一开始运动,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假设条件: I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I太阳直射赤道 I地球不自转,无地转偏向力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低压 高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三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0° 30°N 60°N 90°N 近地面 高空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高压 低压 热 冷 南风 西南风 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风 东北信风 北风 北半球 | 三圈环流圈形成示意 假设条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热力原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三圈环流 低纬度环流圈 中纬度环流圈 高纬度环流圈 盛行西风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0° 30°N 60°N 90° 高空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锋 高压 南风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北纬30度形成高压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被迫下沉 低压 低压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三圈环流 2.考虑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三圈环流 上升 爬升 下沉 下 沉 下沉 爬升 下 沉 极锋 -30° -60° -0° -30° -60° 90° 90° 0°- 30°- 60°- 60°- 30°-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零三六九 七压六风 四高三低 相间排列 对称分布 极锋 假设条件: 假设地球表面均匀 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 主要因素: 热力因素 动力因素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干湿性质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60°N 3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30°N 0°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 干湿性质 湿热 干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小结 (1) 全球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性质 赤道低气压带 热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 副极地低气压带 动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热力原因: 终年受热,气流上升 高空气流聚集,被迫下沉 冷暖气流相遇,暖空气爬升 终年寒冷,气流下沉 0° 附近 30°附近 60°附近 90°附近 热低压 热高压 冷低压 冷高压 上升 下沉 上升 下沉 湿热 干热 冷湿 冷干 (2) 全球风带 风带 分布 风向 性质 北半球 南半球 低纬信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燥 冷干 西南风 西北风 暖湿 东北风 东南风 气 压 带 分布位置 成 因 气流运动 对气候 的影响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