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181746

第12课民族大团结 课件(22张PPT)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7次 大小:5045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民族,大团结,课件,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 祖国统一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精讲知识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重点、难点)   1.依据: 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中国共产党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2.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 地方 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 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 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 行使自治权。 精讲知识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助学资料 我国少数民族之最 人口分布最广:回族。 人口最多:壮族。 人口最少:珞巴族。 受教育水平最高: 塔塔尔族。 少数民族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云南省。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拓展】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1)历史原因: 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2)社会因素: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3)政治关系: 近代以来,各民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 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政治认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国家统一领导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一个有机整体。各民族 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一级地方政权, 必须服从中央统一集中的领导,保证国家政令在民族自治地方的 贯彻执行。 3.地位: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漫话历史 民族区域自治为少数民族遮风挡雨 解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得以实现,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4. 实行 (1)划分: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2)内蒙古自治区: 1947 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 本方针,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 数民族自治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3)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 ,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5.意义: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助学资料 5 个自治区 地区 名称 成立时间 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1947 年 5 月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 年 10 月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 年 3 月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 年 10 月 西藏自治区 1965 年 9 月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知识点二 共同繁荣发展 (重点)   1.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 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 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如云南地区的佤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仍保留着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处在奴隶社会阶段,藏族人民生活在农奴制的压迫之下。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2.措施 (1)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的民 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 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 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