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19467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课件:3.2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共16张PPT)

日期:2025-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次 大小:21957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孝文帝,PPT,16张,措施,改革
  • cover
(课件网) 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 高二年级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三单元 1.能列举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2.认识迁都洛阳在改革中的地位; 3.通过学习能理解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改革的作用; 4.联系所学知识探究制度创新对改革和社会进步的保障作用。 【学习目标】 北魏依靠骁勇善战的骑兵,迅速崛起,很快逐鹿中原,饮马长江,统一黄河流域,马背上得天下,能不能马背上治天下呢?北魏向何处去? 【课堂导入】 【问题探究】 以迁都洛阳为界,分为两个阶段: 冯太后主持了前期改革; 孝文帝进行了后期的改革 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北魏孝文帝改革分为哪两个阶段? 【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第36-37页内容思考:面对北魏社会存在的问题,冯太后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问题?侧重点是什么?有何影响?(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一、前期———制度创新(冯太后主持) 原因 内容 影响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租调制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贪污成风 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级别发放,不许自筹;惩治贪污 使吏治有所好转,为北魏进行各方面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治局面。 政府控制大量无主荒地; 经济衰退 按一定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促进经济发展。 赋税征收混乱;经济衰退 每对夫妇每年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缴纳粮食)调(缴纳绢帛) 邻长———里长———党长; 职责:检查户口,征收租赋,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制。 改变了赋税征收混乱的现象,减轻了农民负担;编户齐民增多,增加国家的租调收入。 健全了基层政权,完善了行政体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的有效控制。 宗法督护制存在的问题;配合均田制 侧重点:建立新制 如:俸禄制(官制) 均田制(土地制度) 三长制(基层行政制度) 租调制(赋税制度) 想一想:四大制度之间是何关系?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巩固了北魏的政权; 奠定后期改革的基础。 观看视频、结合材料及教材内容思考: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他采用了什么方法最终达到目的?迁都的意义是什么? 二、后期———迁都和移风易俗(孝文帝亲政后主持) 孝文帝迁都洛阳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今山西大同)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大意为,洛阳一带自古以来帝王所居),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 摘自《魏书》卷十九 材料二 平城僻处塞上,虽不断地移民塞上,给耕牛,计口授田,也只能供应六镇的军粮。至于平城自作为京都以后,人口集中,游食者众,粮食供给难免发生困难。……据《南齐书-芮芮虏传》称,太和三年(公元479年)“芮芮(北方少数民族,统称“柔然”)主发三十万骑南侵,去平城七百里,北魏拒守不敢战,芮芮主于燕然山纵猎而归”;其后高车(北方少数民族)攻柔然,取柔然故地,柔然南徙,逼近平城,孝文帝遣数十万骑北拒柔然,“大寒雪,人马死者众”。如果北魏仍都平城,稍一疏忽,有柔然包围的危险。 ——— 摘自《魏晋南北朝史》(下册) 【合作探究】 原因 过程 意义 1.孝文帝自身的原因 2.平城不宜为都(政治、经济、军事、地理) 3.洛阳的优势 以“南伐”为借口,493年~495年由平城迁到洛阳 使洛阳成为政治、经济中心;打击了保守势力,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巩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民族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 北魏政权迁都洛阳后,请你以北魏人的身份谈一谈风俗习惯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变化?(结合视频及教材第38-39页内容) 【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