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32595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 4.15辛亥革命 学案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024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高中,历史,岳麓,必修,4.15,辛亥革命
  • cover
第15课?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概念解析】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以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全过程。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是指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 一、辛亥革命的背景 1.政治背景 (1)列强: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清政府:《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 和 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思维拓展1]清末“新政”: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彻底击垮了清政府的自信心,从1901年起,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历史上称“清末新政”。主要内容有:改革官制,裁闲散衙门,添新机构;改革兵制,扩练新军;改革学制,废科举设学堂,奖留学;依法保护和奖励工商业者。新政最终失败,但是推行的一些政策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也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 [思维拓展2]“预备立宪”运动:为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1905年,清政府被迫实行“预备立宪”。但以种种借口加以拖延。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了实质性的宪政改革。《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司法权与行政权分离,君主不能以诏令变更法律;在保证“君主大权”的前提下,人民的合法权利和政治地位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宪法形式得到极其有限的确认。 2.经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经济、阶级基础) 3.组织准备———建立革命团体和政党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 ,这是中国第一个 ,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入会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 。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平均地权”为宗旨,被孙中山概括为“三民主义”。以 为机关刊物。 4.思想准备: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1)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宗旨,孙中山后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合称“三民主义”。 ①三民主义内容 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指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它主张进行 ,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但没有明确提出 。“民族主义”反对的是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整个满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民族平等的进步思想,客观上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 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这是三民主义的 ,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 。它主张进行 ,但不敢放手发动广大群众。 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核心是 。它主要进行社会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反映了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但民生主义并不切实可行,只能是一种空想。(不是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 ①评价三民主义: A.积极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比较全面的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并试图以革命的手段解决。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B.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切实可行的土地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2)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革命派同改良派展开论战,主要围绕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等问题展开。 5.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镇南关起义(1907.12)、萍浏醴起义、 (1911.4广州)、浙皖起义,由于革命党人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