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43029

第9课 桃花源记 教案(2课时含反思)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7次 大小:727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9课,桃花源,教案,课时,反思
  • cover
9.桃花源记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课文,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重点) 2.学习本文以渔人行踪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以简练、质朴的语言进行记叙的写作特点。(重点) 3.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所表达的社会理想,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难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疏通文意识桃源 一、新课导入,激趣入题 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沅江之滨的桃源山腰上,有一个长约一百米的山洞。洞内宽敞明亮,洞中有天。东晋末年,长期隐居农村的陶渊明来到这里后,有感于农村现实,忽发奇想,虚构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传奇故事———世外桃源。在桃源里,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纷扰;人人各尽所能,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得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而友好。真的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吗?桃源人是人还是仙?今天,我们就去拜访一下这个世外桃源吧! 二、浅层阅读,整体感知 (一)预习交流 1.生字注音 豁然开朗(huò) 屋舍俨然(yǎn) 黄发垂髫(tiáo) 便要还家(yāo) 阡陌交通(qiān mò) 无人问津(jīn) 间隔(jiàn) 诣太守(yì) 刘子骥(jì) 此中人语云(yù) 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与特殊句式 (1)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 (2)古今异义 ①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菜肴、瓜果等滋味好) ②屋舍俨然(古:整齐的样子;今:形容很像) ③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妻子和儿女;今:仅指妻,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⑤无论魏、晋(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 ⑥不足为外人道也(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⑦寻向所志(古:做的标记;今:志向) ⑧豁然开朗(古:宽阔明亮;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⑨未果(古:实现;今:果实、结果) ⑩便扶向路(古:沿,沿着;今:用手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此中人语云(古:音“yù”,告诉;今:话,说) (3)一词多义 (4)词类活用 ①渔人甚异之(“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②欲穷其林(“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 ③处处志之(“志”,名词用作动词,做标记) (5)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承前而省略主语) ②判断句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示判断) 3.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4.写作背景 本文写作年代大约是宋永初二年(421年),其时陶渊明已经五十七岁了。他拒绝同刘裕的宋政权合作,不满黑暗的政治现实,而以《桃花源诗并序》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诗”追述了桃花源的形成,“记”相当于诗的序。但因为这个“记”有着生动的故事、完整的结构和完美的表达形式而流传更广泛,更为人们所喜爱。 (二)整体感知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可分为几个部分? 【交流点拨】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发现桃源→进入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 三、语文积累,拓展延伸 请归纳出自本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的意思吗? 【交流点拨】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地方。 豁然开朗: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一下子就明白了或指眼界一下子变开阔。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怡然自乐: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与世隔绝:不与人来往或以局外人的身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