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新课导入 阅读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吴老太爷从乡下乘轮船来到上海,怀中紧抱着《太上感应篇》,坐进三十年代的汽车里,像一具刚从棺材里爬出来的僵尸……南京路上,到处是光怪陆离的灯光和高耸的摩天大楼。最让吴老太爷大受刺激的,是一位身穿高开叉旗袍、连肌肤都能看得分明的时髦少妇。那少妇高坐在一辆黄包车上,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双白腿,简直好象没有穿裤子。这情形,不禁让吴老太爷全身发抖。终于,吴老太爷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茅盾《子夜》 1.茅盾先生《子夜》中描述的哪些现象让吴老太爷昏死过去,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有哪些因素影响了近代生活的变化? 观察思考 ⑴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的近代文明和生活方式。 ⑵政治近代化(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⑶经济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为其奠定了经济基础) ⑷思想近代化 ⑸城市近代化(宽阔的马路、地下水道) …… 第五单元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知识与能力 教学目标 1. 近代衣食住行、饮食习惯和风俗习惯的演变及其原因。 2. 1987年,政府发动的“菜篮子工程”和1995年,国家在城镇启动的“安居工程”。 3. 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表现及原因,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以及给我们提供的启示。 过程与方法 问题探究 史料解读 分析图表 1. 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近现代物质生活习俗的演变及其原因 理解近现代中国出现的新生活新风尚的原因 重点 难点 教学重难点 知识结构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重要时间段 重要时间段 重要时间段 重要时间段 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1840-1949 旧中国 衣 食 住 风俗习惯 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 清朝 男子穿长袍马褂 清朝男子的长袍马褂 汉女的“上衣下裳” 旗女的长衣旗服 贵族妇女旗人贵妇头戴达拉翅,身穿马甲和长袍?。 服饰透露出社会等级的差异 服饰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物品,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却标志了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实力、科技水平与文化思潮。 在封建社会,服饰紧密联系着每个人的身份与社会等级。服装的式样、颜色、质地必须符合穿用者身份的高低贵贱。 民国时期 穿西服 打领结的男子 19世纪,帝国主义的炮舰强行打开了清朝国门,为了“变法图强”,大批中国青年留学欧美,从此,近代西方思想与科学技术大量传到中国。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直接表现,在中国的社会上层和占风气之先的学界,首先出现了服饰改革行动。 民国时期 穿旧式旗袍的女子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则情意不亲,邦交不结矣。且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重,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旧式小脚———三寸金莲 中山装 中山装穿着方便,适于携带随身必须品,充分体现了方便、实用的设计思想。它格调朴实,庄重大方,既具西装的韵味,又显东方气派,深受当时国人喜爱,被国际服装界视为中国男礼服的典型式样。 后来人们受此启发设计出军便服等现代中国服装,这就使得中山装最终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经典之作。为纪念率先穿用者孙中山,人们将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 “照得我汉同胞,服制自应一律。既已立成义师, 发辫速宜剪剃。况我大汉从前,概无豚尾法制。改旧从新之时,岂效满奴习气 ? 各界办事人员,出示业经剪去。令我民国同胞,勿得顽固主义。从此一律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