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55193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共24张PPT)

日期:2024-05-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61216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5课,安史之乱
  • cover
(课件网) 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什么是安史之乱?它造成怎样的严重后果? 黄巢起义的原因是什么?给唐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概述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 五代十国有哪些政权,政权特点是什么? 这一时期有什么影响?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问题 一、安史之乱 1、原因: 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1)朝政腐败: 相关史事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 荒废朝政。 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 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 国忠担任宰相。 唐玄宗后期用人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导致了什么后果? (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天宝元年三月”条 李林甫 杨国忠 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政黑暗腐败。为安史之乱、唐朝衰亡埋下祸根。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2)社会矛盾尖锐: 唐玄宗为了便于管控辽阔的边疆,于722年设置了九个节度使与一个经略使。 节度使不只负责军事,之后还兼顾地方民政与财务,久之形成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 各地的 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 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 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 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3)外重内轻: 唐朝在全国总共就大约50万精锐部队 安禄山一人就兼任官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掌握了19.5万精兵强将。 2、时间: (1)爆发: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755—763年 3、过程: 人物扫描 安禄山(703年—757年),本姓康,名轧荦山。 安禄山之父死得早,他从小随母在突厥人部族生活。天宝年间,平步青云,历任平卢、范阳和河东三镇节度使,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 安禄山(703年-757年) 安史叛军 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 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 长安。 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 为帝,即唐肃宗。 太子李亨 (2)发展: 马嵬坡兵变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月15日,唐玄宗逃至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市西北二十三里)。随行将士处死宰相杨国忠,并强迫杨玉环自尽,史称“马嵬驿兵变”。 渤 海 长安 太原 魏州 汴州 睢州 洛阳 幽州 云州 九原 营州 灵武 益州 北京 马嵬驿 河 黄 江 长 常山 井陉关 潼关 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 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 安史叛军进攻路线 唐、回纥军反击路线 唐玄宗入蜀路线 河东 范阳 平卢 河东 755年-763年 (3) 结果:唐朝将镇守西北地区的精兵悉数内调,并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最终于763年被平定。 安史之乱 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4、影响: 材料研读: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杜甫诗《无家别》中有“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 想一想:这场战乱给人民造成了什么样的灾难? 安史之乱给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尤其是广大北方地区田地荒芜,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藩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