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55751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一 6王安石变法(一)课件(共23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52674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岳麓,历史,高二,选修,王安石变法,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高二年级 历史 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 王安石变法(一)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文学上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世称“王荆公体”。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熙宁七年罢相。1086年病逝于钟山,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或王荆公。 王安石(1021-1086) 一、如何勤苦尚凶饥———变法的社会背景 二、今人未可非商鞅———变法的内容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变法的作用 四、幻化空身即法身———变法的结果 五、自许高材老更刚———变法的政治思想 六、一去心知更不归———变法的得失 七、往事悠悠君莫问———变法的评价 一、如何勤苦尚凶饥———变法的社会背景 《清明上河图》局部 宋太祖赵匡胤 北宋缕悬法指南针 一、如何勤苦尚凶饥———变法的社会背景 “市”突破空间、时间限制,形成街市;商品经济向农村扩展,草市不断发展;益州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海外贸易不断发展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金明馆丛稿》 宋太祖刻石于太庙 一、保全柴氏子孙;二、不杀士大夫; 三、不加农田之赋。呜呼!若此三者,不谓之盛德也不能。 ———《宋论·太祖三》 《北宋、辽、西夏对峙图》(1111年)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偃武修文 强干弱枝 削弱军队 的战斗力 与辽、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积弱 叠床架屋 机构 重叠 官职 混滥 岁币、岁赐负担 冗 官 增加财 政负担 荒年募兵 虚外实内 强干弱枝 冗 兵 军费开 支高涨 冗 费 财政支出增长 积贫 财政危机 不抑兼并,土地集中,隐瞒赋税 财政收入锐减 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 年代 收入(缗) 支出(缗)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神宗熙宁元年 (1068年) 6500万余 8000万余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宋仁宗时期,枢密副使富弼上书说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 方庆历、嘉佑,世之名士常患法之不变也。 ———(南宋)陈亮《龙川集》 宋代士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进取精神,承平时代辅佐君王,以求四海清平。更为可贵的是在国势维艰黑云压城大厦将倾之时,他们那种挽狂澜于既倒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大无畏精神。不计个人安危,将国家的生死存亡完全置于一已利益之上,这种理想精神在宋代士人身上表现尤为抢眼。 ———黄全彦《宋代士人精神与辛弃疾的悲剧意义》 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史称 “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新政宣告夭折。 范仲淹(989-1052) 然本朝累世因循末俗之弊……君子非不见贵,然小人亦得厕其间;正论非不见容,然邪说亦有时而用。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农民坏于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宋神宗(1048年-1085年) 变法图强 强兵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