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60336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1次 大小:194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
  • cover
爱莲说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 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 。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 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 为莲的总陪衬,以 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 、 、 。 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 11.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2.“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13.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14.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15.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16.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7.本文将花的形象比拟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拟怎样的生活态度? 18.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1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1.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3.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24.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25.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2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常用来比喻什么社会现象?请你结合社会实际就“染”与“不染”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联系现实生活举例,谈谈感想。 27.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来鞭策自己,谈谈做人的道理。 28.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么样的人? 《爱莲说》填空题: 1.作者在第一段中从( )( )( )等方面来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品质。 2.文章前后照应,“予独爱莲”和( )一句照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和( )一句形成照应。“众“和( )相照应。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 )和( )。 4.指出句式:(1)菊之爱:(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 5.从句子种类看,第2段第一句属( )句,第二句是( )第三句属( )句,第四句属( ),第五句是( )。 6.作者爱莲,不仅是倾心于它的(外貌)更主要的是看到了它的(内质)。 7.衬托分( )和( )两种。本文用( )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 ),牡丹属于( )。 8.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在《爱莲说》中找出一句: 9.作者以( )自况;表明了他( )的生活态度,婉曲地批判了( )的世风。 10.“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 ),课本中学过他的作品(《 》),与“鲜有闻”的“鲜”字构成反义词的是( )。 1.《周元公集》 周敦颐 北宋 谥号。 2.爱莲 草木之花 菊花和牡丹 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