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73918

北京版7下生物 5.1植物体内的物质运输 教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910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北京,7下,生物,植物,体内,物质
  • cover
植物体内物质的运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区别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 ????????????(2)概述茎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说出从年轮中获取的信息。?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观察,养成采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养成合作与交流的能力;?????????????(3)通过阅读书本,养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小组讨论活动,进一步培养团结互助的集体主 义精神;(2)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 物结构的严整性;? ??????????????????(3)通过学习年轮,进一步明确生物与环境的密切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重点的依据:由于茎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器官,其结构与功能对植物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作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攀缘茎和缠绕茎的区别以及年轮的信息获取。难点的依据:对于攀缘茎和缠绕茎,由于两者的特点比较相似,学生难以区分。而对于年轮,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触到,对其研究也比较少。所以综上,我将攀缘茎和缠绕茎的区别以及年轮的信息获取作为教学难 〖设计思路〗  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科学精神和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能够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本节课是“运输作用”一节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是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在“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中,通过自主选材、合作设计方案,拓宽了探究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注重保护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尽情展现其新思路、新方法,把学生培养成创造性人才。通过对“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现象和枝瘤的形成过程的观察,意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多向交流、研究和评价,加强学生与人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迁移思维,学以致用,在掌握茎的运输作用的基础上,通过演示树木被伤害和破坏的现象,意在激发学生爱护树木、保卫家园的深切感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上课伊始,我提出:“夏季的树林里,空气非常湿润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由于植物的叶片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果。”学生回答。  ———土壤中的水分又是怎样到达叶片的呢?”我追问道。  ———应该是根吸收水分,由茎运输到叶的。”  ———我们学习过根有吸收的作用,但是茎真的有运输水分的作用吗?又是用什么部位来运输的呢?我们能不能设计实验来找到问题的答案呢!”伴随着我的问题,同学们的兴趣很高并开始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了。 课前已经布置了学生采集实验材料,可以自主选择木本植物的枝条,此时,我发现学生收集的材料有杨、柳、榆、丁香、糖槭等常见的种类。   经过一段时间的讨论,各组基本上有了一些设计思路。   最先要表达看法的是小组1:“将一株植物放在水中,一段时间后,剪断茎的上部就有水分流出来,说明茎有运输作用!”   我还没来得及说话,一位学生立即反驳道:“这样的方法并不能证明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里?”   这时,同学们集思广益,马上想到使水溶液具有颜色,再观察植物的变化。   组1同学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完善了自己的设计方案。   小组2:“在实验法中常用对照组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于是我们参考了教材的做法,将木本植物的两个枝条,一个完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