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76462

北京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0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71961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北京,七年级,生物,上册,第四章,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三、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第2课时 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生物 学段: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年级 七年级 相关领域 生命科学、科学探究 教材 书名:生物学 -出卷网-:北京-出卷网- 出版日期: 2013年 6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丁炜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18611322746 实施者 丁炜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18611322746 指导者 马延年 北京市丰台区教育分院 13611006872 课件制作者 丁炜 北京市赵登禹学校 18611322746 其他参与者 无 无 无 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 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强调重要概念的学习。本节教学设计通过实物观察、课堂模型制作、数学模型辅助、对比分析、视频等环节多角度逐层突破重点概念,突破过程中引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每一个探究环节,人人动手观察制作、积极思考,试错评价,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概念和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领悟学习人体结构等生理学知识,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引领自己及家人健康生活。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第四章 生物的营养 第三节 人和动物的营养 三、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第2课时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学生情况:七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刚刚开始系统学习生物学,学生通过本书前两章认识生物圈及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了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又通过第3章了解生物体的结构。从第4章至第10章学生会依次学习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系统作为学生第一个接触的人体系统尤为重要,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领悟进化过程中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也就是小肠适合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以深化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的理解和领悟。教学方式:1.课堂自主学习:完成营养物质吸收的小概念图2.实物观察:学生2人一小组,观察实物:鸡小肠结构(放大镜)。3.显微观察:学生2人一小组,观察小肠切片。4.小肠模型制作:2人一小组,课堂制作小肠模型;4人一大组,模型制作过程中讨论完善。5.小肠绒毛模型制作及展示讲解:学生课前根据文献制作小肠绒毛模型、课堂展示讲解。6.Ppt展示胶囊内窥镜照片:舒张、收缩及其他状态的环形皱襞展示显微照片:小肠绒毛、微绒毛及绒毛内部的淋巴管等结构展示小肠内表面分级放大的过程及比例。(小肠皱襞、小肠绒毛、微绒毛)7. 小肠解剖实景视频:消化道的长度8. 教师根据课堂情况引领、启发、讲解消化系统中体现的结构与功能的一致性,最后引出各系统之间进化结构(内表面积增大)的相似性和功能上的联系。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实物观察、显微观察、模型制作及展示、多媒体展示、解剖视频展示及教师引领和讲解相结合。技术准备:1.课前查阅后精选两篇文献:小肠模型制作和小肠绒毛模型制作,发给每组组长,根据文献制作两种模型。2.课前准备小肠模型的零件。3.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制作的小肠绒毛模型并请学生准备课堂讲解。4.课前准备鸡小肠实物、培养皿和放大镜。5.课前准备小肠切片和显微镜。6.课前准备小肠解剖实景视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