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0458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课件(27张)

日期:2024-05-1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72343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7课,明朝,灭亡,课件,27张
  • cover
课件27张PPT。人教·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学习目标知道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史实,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大体了解清军人关与农民军的失败的基本情况。情境引入新课探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1.朝廷腐败的内部原因①皇帝多是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钩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新课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蟋蟀皇帝是宋度宗。他终日与宫女、宦官以斗蟋蟀为戏,并称斗蟋蟀为“军国大事”,所以人们称他为“蟋蟀皇帝”。史称“蟋蟀宰相”的南宋宰相贾似道和“蟋蟀皇帝”朱瞻基(明宣宗)更是把这种风气发扬光大。 材料二 熹宗朱由校在明代帝王中是颇具特色的一个皇帝,文献记载“性至巧,多艺能,尤喜营造”。“雕镂精绝,即巧工亦莫能……”心灵手巧,对制造木器有极浓厚的兴趣,凡刀锯斧凿,丹青揉漆之类的木匠活,他都要亲自操作。他制造的漆器、床、梳……堪称一流。 早朝,大臣整齐地站在殿下,等候天启的到来。“都过了快一个时辰了,万岁怎么还没有来?”其实此刻,皇上正在制造木器,不亦乐乎,早就忘了上朝,国家大事抛掷云霄。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新课探究明朝中期以后的很多皇帝不理朝政。新课探究①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 ②土地兼并严重。皇室贵族、宦官、官僚、地主等疯狂兼并土地,肆意侵占民田,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③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新课探究明朝末年,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纷纷发动起义。新课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主要原因:统治腐朽、土地兼并、自然灾害等。启示: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因素。新课探究2.朝政腐败的外部原因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率军与明朝交战,接连取胜,使明朝的北部受到严重威胁。皇太极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占领山海关以北的东北全境,并不时南下,伺机长驱直入。新课探究3.明朝的内外交困局面有什么影响?明朝末年内外交困,使得明末社会矛盾激化,明朝最终在明末农民起义打击下走向灭亡。新课探究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李自成 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新课探究主要原因是:①政治上,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②经济上,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土地兼并严重,民众不堪重负,大量农民流离失所。直接原因是:陕西北部--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遍野,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 灾难深重的广大农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唯有举行起义,反抗朝廷的统治。新课探究代表: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的主力军。口号:“均田免赋”。新课探究(1)“均田免赋”这一口号的提出,符合广大农民反对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国家赋役剥削的强烈要求; (2)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军纪严明; (3)起义军赈济贫穷,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均田免赋”这一口号触及到的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进人到一个新的阶段。新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