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2063

人教版选修3-5课后45分钟练习 16.1 实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 课件+word含答案

日期:2024-05-19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4次 大小:311776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教,探究,+word,课件,不变量,中的
    第十六章 第1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练能力、课后提升 一、选择题 1.(多选)(2019·西南大学附中期末)若用打点计时器做“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撞针,一个装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 B.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撞针,一个装橡皮泥,是为了改变两车的质量 C.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 D.先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解析:选AC 相互作用的两车上,一个装撞针,一个装橡皮泥,是为了碰撞后粘在一起,使两车具有相同的速度,故选项A正确,B错误;使用打点计时器时,为了充分利用纸带,尽可能多地获取点迹,一定要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拖动纸带的小车,故选项C正确,D错误. 2.(多选)(2019·天津七中期末)如图所示为“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悬挂两球的细绳长度要适当,且等长 B.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 C.两小球必须都是钢性球,且质量相同 D.两小球碰后可以粘在一起共同运动 解析:选ABD 两绳等长能保证两球正碰,以减小实验误差,选项A正确;由静止释放小球以便较准确地计算小球碰前的速度,选项B正确;本实验中对小球的性能、质量无要求,选项C错误;两球正碰后,运动情况有多种可能,选项D正确. 二、非选择题 3.(2018·东莞东华检测)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A、B两辆实验小车,A车上系有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A车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A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B车发生正碰并连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A车和碰撞后两车的运动情况,如图乙所示.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碰撞前A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m/s,碰撞后的共同速度大小为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解析:由纸带上点迹位置可知,前两段距离间隔均为1.20 cm,最后两段距离间隔均为0.80 cm,即碰撞前A车以及碰撞后A、B两车整体均做匀速运动,故碰前A车速度v= m/s=0.60 m/s,碰后A、B两车的共同速度v′= m/s=0.40 m/s. 答案:0.60 0.40 4.(2019·潍坊一中检测)小宇同学利用气垫导轨完成了“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的实验,在某次操作时,小宇同学将物块B静止地放在50 cm处,物块A由0 cm处向右以一定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与物块B发生正碰,小宇同学利用曝光频率为10 Hz的频闪照相机进行了连续拍照4次,第1次拍照时物块A刚好从0刻度开始运动,连续4次曝光的照片如图所示,若将第1次曝光记为0时刻,则两物块碰撞发生在_____s时,如果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乘积的和保持不变,则两物块质量之比为mA∶mB=_____. 解析:由题图可知,前3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内物块A的位移相同,且均为20 cm,两物块不可能相碰,又由于物块B开始时静止,而碰后物块B一定向右运动,因物块B静止在50 cm的位置,t=·T,所以两物块碰撞一定发生在2T末,由于曝光的频率为10 Hz,则曝光周期为0.1 s,故两物块碰撞发生在0.25 s时.设碰前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v,由题图可知,碰后物块A的速度大小为,碰后B的速度大小为v,假设取向右的方向为正,则碰前的质量与速度乘积的和为mAv,碰后的质量与速度乘积的和为-mA+mBv,因为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乘积的和保持不变,整理可得mA∶mB=2∶3. 答案:0.25 2∶3 5.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小车P的前端、Q的后端均粘有橡皮泥,小车P的后端连接通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长木板右端垫放木块来平衡摩擦力,推一下小车P,使之运动,与静止的小车Q相碰粘在一起,继续运动. (1)实验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所示,根据点迹的不同特征把纸带上的点进行了区域划分,用刻度尺测得B、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