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3159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1包身工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日期:2024-06-0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71676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9,课件,必修,人教,新人教,包身
  • cover
(课件网) 1.了解报告文学的体裁特点,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2.抓住文章线索,把握文章内容和结构。 3.学习课文点面结合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写法。 4.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学会关注现实,培养社会责任感。 包身工 学习目标 重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意,学习记叙、描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及“点面结合”的写法特点。 难点 本文选材上“点面结合”的写法特点。 重点难点 二、阅读思考 1.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 2.从8 ~ 10 段可知,包身工制度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3.作者对包身工制度的态度是什么? 课前预习 一、扫除生字 ①呵( )欠 ② 裸露( ) ③拎( )着 ④蓬( )头 ⑤杨树浦( ) ⑥ 惺忪( )  ⑦ 水门汀( ) ⑧ 褴褛( ) ⑨契( )据  ⑩ 胆怯( ) ? 嘈( )杂  ? 虐( )待  ? 舀( )水 ? 籼( )米  ? 莴( )苣   ? 锭( )子 ? 蹒( )跚  ? 皮辊( )   ? 怔( )住 ? 骷( )髅 ? 五卅( ) ? 舷( )上 xīnɡ sōnɡ hē luǒ lù līn péng pǔ tīnɡ lánlǚ qiè qì cáo nüè xiān yǎo wō dìnɡ ɡǔn pán zhènɡ kū sà xián 作者简介 夏衍(1900 —1995),原名沈乃熙,现代著名剧作家。早年参加五四运动,1927 年回国后从事文艺工作。左翼作家联盟的发起人之一。抗日战争期间,主编《救亡日报》,后任重庆《新华日报》代总编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期致力于民族文化事业、对外文化交流工作,为中国戏剧、电影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主要作品 剧本《赛金花》《 上海屋檐下》《 法西斯细菌》等,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剧本《祝福》《 林家铺子》等。。 写作背景 1.时代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渐渐破产,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当包身工。为了避免成年工人罢工的威胁和榨取更大的利润,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劳动者。包身工没有人身自由,受资本家和包工头的双重剥削。 ? 2.写作背景 本文反映的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纺织厂里包身工的情况,是作者在1935年经过几个月的实地考察之后写出来的,于1936年春发表在左联机关刊物《光明》创刊号上。 课文探究 1. 作者为什么特意写到“芦柴棒”? 答案:示例 “芦柴棒”是借代修辞,以身体特征代指人。特意写到“芦柴棒”,因为这一具体形象可以让人想到一群幼小、瘦弱、无人知道姓名的包身工,起到以点带面、深刻地表现主题的作用。 2.写包身工吃饭的场面,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   细节描写。“一窝蜂地抢”表现的是饥不择食的惶急,是人多粥少的恐惧;“歪着头用舌舔着”“捧着一只空碗”表现了包身工食不果腹的辛酸;“四散地蹲伏或者站立在路口和门口”则写出了她们乞丐般的生活;老板娘“刮”“锅焦、残粥”“冲”“清水”,用“手搅拌”“气哄哄地放”等动作和神态描写,表现了老板、老板娘视包身工如同“生物”的极端可恶。 这些细节描写写出了女孩子们的可怜,衬托出了那些黑心老板的可恨,透露出作者对包身工的同情。 3.“所以包身工是一种‘罐装了的劳动力’,可以‘安全地’保藏,自由地使用,绝没有因为和空气接触而起变化的危险”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刻含意? 答案:示例 ———罐装了的劳动力”是比喻的说法。 罐装了的食品与空气隔绝,这里的意思是包身工永远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