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8978

全球性的震荡.doc[下学期]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2958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全球,性的,震荡,.doc,学期
  • cover
《全球性的震荡》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4-4 列举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与人物,了解它(他)们是如何影响当代中国和世界面貌的。 4-5 综合多种因素,认识中国与世界社会变迁中若干重大转折时期。 课时安排: 建议教学3课时。 学情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而现在我们的学生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中,没有经历过战争,更没体会到战争给人类造成的伤害和痛楚。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更多直观体验,使他们体会到战争的残酷性。 教材教法:本教材重点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争的基本情况,同为世界大战,两者在原因、性质、危害、结果等多方面都存在不同,宜用比较法进行区别,对一些难点内容,可用讨论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教材中的内容距离学生时代远,可充分运用录像、投影、图片等现代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开拓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 教材分析: 1.结构分析:本课时重点介绍了20世纪上半期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基本情况。首先是发生于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通过解析材料,侧重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然后,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性质、危害与结果。本课时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相关历史史实的理解,加深学生对战争的憎恨及对和平的渴望。 2.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所带来的灾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战争的危害有较深刻的认识,培养起热爱和平,珍惜和平生活的观念。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两次世界大战的危害和影响。 教学难点: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性质。 新课导入 【出示】图片 氯气 坦克 潜艇 导弹 原子弹 【提问】你知道这些武器最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使用吗?(氯气,坦克———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导弹、原子弹———第二次世界大战。) 【叙述】一战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灾难,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题。 【出示】课题:规模空前的战争浩劫(上) 新课教学 一、浩劫之———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 【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什么? 活动一:读图文,析原因。 【展示】图文材料。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和德国工业总产值比较 1870年 1914年 英国 31.8% 14% 德国 13.2% 14.3% 材料二:教材上的漫画(图7-1) 【提问】通过对上述图文资料的分析,请说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当时德国的统治者还宣称德国在“古老欧洲的狭窄地带边界有很多任务要完成”,还有人坚持认为,德国的工业化和海外征服“就像自然法则那样不可抗拒”。 英国和德国在激烈的竞争中,都在寻找自己的同盟,以壮大力量,压倒对方。于是,两大对立的帝国主义军事集团逐步形成了,战争一触即发。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1914~1918) 活动二:小组竞赛———比比你的观察力 【出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形势图 【提问】仔细观察形势图,比比看哪一组的同学从中获得的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信息多? 学生可以从上图中获得的信息有: (1)战争的爆发地是萨拉热窝(让学生在这幅地图上找出萨拉热窝的位置并简要叙述萨拉热窝事件)。 (2)交战的双方一方是同盟国,以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为首,一方是协约国,以英国、法国和俄国为首。 (3)在一战过程中,欧洲战场上始终保持中立的国家只有:西班牙、阿尔巴尼亚、瑞士、荷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