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补充内容: 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 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 农业生产活动。(概念) 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什么是农业生产活动? 动物、植物 讨论并回答 1、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2、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过程中应遵循什么原则? 我国的农业分布大体上是东耕西牧、南稻、北麦,若下图四地区调换一下类型,可行与否?为什么? 中国部分农作物的主要分布地区: 水稻: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为界) 小麦(旱地粮食作物):北方地区(东北平原种春小麦,华北平原种冬小麦) 大豆(喜温凉):北方 棉花: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长绒棉) 油菜:长江流域 糖料作物:南方甘蔗,北方甜菜 茶叶:南方丘陵地区 热带作物橡胶:海南岛和西双版纳为主 苹果:温带水果,主产于鲁和辽 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 1、地域性。 原则:因地制宜 2、季节性、周期性。 原则:不违农时 练习、以下句子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1、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地域性 2、春播、夏种、秋收、冬藏 。 3、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4、我国有这样的农谚:秋分早,霜降迟 寒露种麦正当时 。 季节性、周期性 地域性 季节性、周期性 思考:珠江三角洲的花农,在种植鲜花 和盆景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哪些要素? 农业生产的投入和产出 投入: 自然条件 (热量、水分、地形、土壤、光照等 ) 劳动力 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 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等) 产出:农产品 资料 根据国际学术讨论会消息,从1952年到1996年的40多年间,我国玉米单产由每公顷1350公斤增加到5203公斤,在玉米增产的因素中,化肥的广泛使用占了主导地位,而玉米遗传改良的作用不足 40%。专家认为,今后依靠化肥使玉米增产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而遗传改良有望成为玉米增产的“主力军”。 阅读以上材料分析: 1、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有哪些? 2、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什么手段最理想? 3、发达国家提高农业产出的手段主要靠什么? 加大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等)的投入 增加劳动力的投入 加大科技(如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等)的投入 农业的分类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1、农业对于自然条件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热量、光照、地形、土壤和水分 1、我国海南一年三熟,能生长椰子、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而山东两年三熟,只能生长苹果、梨等温带水果。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2、《晏子使楚》中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思考: 热量:决定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及耕作制度不同,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思考:为什么小麦等旱作农业分布在北方,水稻等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南方? 说明气候因素中那个因素影响农业生产?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自然条件:气候 光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热量:决定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栽培方法 水分:决定作物品种、耕作方式(水田和旱田) 我国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闻名世界,日本茶道研究者曾经把茶种带到日本栽培,但效果始终不好,请问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一、农业区位因素 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问题: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气候都比较寒冷,但却出现了不同的农业区位类型,这是为什么? 黑龙江 松花江 乌苏里江 青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