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296247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课件(共16张ppt)

日期:2025-04-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0次 大小:9844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人教,俄国,ppt,16张,课件,近代化
  • cover
(课件网) 第3课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 ———血泪代价背后的近代之光 课标要求: 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1880年,他的豪华餐厅被炸毁,当时仅由于半小时之差,使他幸免于难; 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专列,但炸弹未爆; 他差点未能逃脱1866年的那次暗杀; 1873年,有人向他开了五枪; 188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头被投掷的炸弹炸死。 他呼喊:是什么使这些无耻之徒反对我呢?为什么他们像追猎野兽一样追捕我呢? 合作探究一:根据材料和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是什么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要刺杀他呢? (2)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遇刺,得到哪些启示? 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 政治上:仍是封建君主专制国家,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资产阶级:既不满政治上无权,又要依附地主阶级 农民阶级:受双重压迫,生活仍贫困,反抗不断 平民知识分子:形成民粹派,主张革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2)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经济上:农奴制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刺杀亚历山大二世 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 1.背景: 一、改革之血泪代价———沙皇遇刺 2.启示: (1)推行改革,会有阻力,会有牺牲。但血泪代价背后也焕发出进步的近代之光。 (2)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3)改革的成败不能因改革者个人的结局来衡量,而是应该看它是否顺应历史潮流,是否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概念解读———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制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型,启动于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使俄国由封建生产方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占据统治地位。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解放了的农民除了从事农业生产以外,还要经营手工业或商业,这样既有利于活跃城乡的经济生活,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第二,随着商品经济和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村中阶级分化加剧,致富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逐渐增多,于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发展起来,俄国资产阶级队伍扩大了。第三,大工厂迅速取代了手工工场,成为俄国经济生活的主旋律。大工厂应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1.请根据教材第一目并结合以下材料归纳:俄国经济近代化的表现及原因。 二、改革之血泪之光———开启俄国的近代化 材料二:19世纪60~70年代俄国机器制造业统计表 时间 企业数 工人数(人) 产值(千卢布) 1860年 99 11600 7954 1879年 187 42000 51937 材料三: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增加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增加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长了35倍多。 1、 经济近代化的表现: (1)封建经济解体,资本主义农业逐渐成为俄农业主要成分; 原因: ①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生产技术和生产结构的更新。 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农民、富农、地主)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明显加快。 原因: ①增加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市场 ②政府扶植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 (1)总体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和西欧; (2)对外国尤其是法国资本依赖严重; (3)发展很不平衡。 ◆局限: 二、改革之血泪之光———开启俄国的近代化 领域 近代化内容 评价 政治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