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296359

(集体备课)三(下)23 海底世界 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5次 大小:130747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集体,备课,海底,世界,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案) 主备:三年级语文教研组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总第 课时 部编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3 海底世界【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差”和“参”,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和丰富物产的世界。3.在学文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能介绍一种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在学文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难点】初步学习整合信息,能介绍一种事物,从而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观看图片:美妙的海底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那奇异的世界吧!2.相关资料:海洋中的生物随不同深度水层的光线、温度、压力而垂直分布。在水深不超过200米的浅海区,阳光可直达海底,高水温促使该海区海洋生物繁茂。此水域植物以藻类和菌类为多,也生长一些海草。动物中以各种鱼虾蟹贝为主。200至1000米的水层称为海洋中层,海水在这里逐渐变成蔚蓝色或暗蓝色,光线、水温、压力都发生变化。微弱的亮光使生活在这一水层的鱼,眼睛特别大或向外突起,或自备发光器,如灯笼鱼、星光鱼之类。1000至4000米深处称半深海层,这里一片黑暗,没有风浪冲击,水温终年维持在摄氏度左右。严酷的自然环境,使这里的动物与海洋中层相比,大为减少仅有约150种。该层生活的鱼类,为适应黑暗环境,眼已渐退化变小,甚至成盲鱼。大多数鱼类靠发光捕食猎物。藻类植物在这里已经绝迹。二、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2.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学生畅所欲言)三、识字写字1.出示会认字,让学生读一读,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练一练。3.指导学生识记多音字。 4.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宁:注意宀的首笔点和第二笔点写法不同、横钩的横要长,丁字的横稍短。汪:氵的两点要小、一提要长,王字三横要匀称、中横稍短、下横要长、有力。攻:工字扁小、整体上拉,右边是攵不要写成夂、整体要舒展。迅:首笔横稍短、上拉、转折时顿笔,弯钩呈弧形,里边横短竖稍长。铁:左右要紧凑,失字上窄下宽、首撇短小、中间一撇要长、捺收笔有力。5.理解词语。四、梳理结构1.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这是一篇科普性说明文,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明暗度、声音、动物、植物和矿藏这几方面介绍了海底的有关知识。2.说一说: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第二课时一、激趣导入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二、品读释疑1.出示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核心问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概括介绍海底世界的?串珠问题:(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具体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的?(2)画出海底动物的名称及写其活动方法的句子。(3)作者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海底植物的差异很大? 2.随文讲解,理解文意:(1)你可知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