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02276

中考历史分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知识点+习题含解析)

日期:2024-05-04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6次 大小:1099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中考,历史,分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 cover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一)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新生的中华民国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3)《新青年》杂志社不久迁往北京。当时《新青年》的主要撰稿人有胡适、李大钊、鲁迅等,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猛烈抨击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 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①针对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猖獗一时的尊孔复古逆流,《新青年》发表了大量文章,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 ②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将它们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①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②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③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3.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和评价 (1)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 (2)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五四运动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原因(导火线)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②列强对中国代表提出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回国内,长期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怒火爆发了! (2)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集会演讲,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 (3)口号:学生们提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五四运动的扩大 (1)过程 ①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②日本帝国主义在多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这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日浪潮。全国200多个城市的学生一致罢课,支持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 ③6月3日,北京学生遭到军警镇压,先后有8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罢市风潮随即席卷全国十几个商业中心城市。多地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2)结果: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