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湖美版)三年级书法下册 《长点》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材第1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点的写法,并能较好地运用在“不”“令”中。 过程和方法 通过读帖、临帖、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练字方法和书法的基本常识,能主动习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了解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明白谦让产生美。 【教学重点】: 学会长点的写法,并运用到“不、令”中。 【教学难点】: 掌握练字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书写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比较两个“不”字,初识长点 师:同学们每天都要写字,想不想把字写好呀?师展示捺画的“不”与长点的“不”在米字格中的书写效果(并板书:比较两个“不”),哪个好?生:捺画的“不”伸出格了、重心偏右、字看起来倒了;长点的“不”要好。 2.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点的运用,怎么写长点?在一个具体的字里,长点应该写到什么位置?揭示课题———《长点》。 二、观察分析,掌握书写技巧 1.观察“不”“令”“公”几个字,找出三个字的共同笔画?(学生找出长点) 2.再仔细观察这几个字中长点位于什么位置?总结长点在一个具体字里的规律。 (小结:长点多用于字的右部或字的末笔,替代捺用。) 3.学习长点的写法 a出示单个的长点笔画。请学生仔细观察:说说长点长得像什么?并用铅笔在字帖上画出这个长点的形状来。 b单独写长点时,它在米字格中占了哪几部分? 4.师示范,写长点 a出示斜点与长点的图片,比较它们的区别。小组讨论后小结。(长点由斜点变化而来、斜点长、收笔相同) b它的运笔动作是怎样的?(先轻后重、先提后按) 小结长点的写法:右下轻轻入笔,右下按笔,提笔回收。 5.生练习,师巡堂指导并评析(此时可放音乐,调解课堂气氛) a学生长点练习作业展示 b学生长点练习作业评析 自评,互评,点评 6.长点笔画范字赏析 a出示“不”字图片,师分析其笔顺结构 b出示“令”字图片,生分析笔顺结构 7.教师范练习写“不”“令”字 8.学生练习写“不”“令”字 三、作品展示,欣赏评析 1.学生作品展示 2.学生作品评析 a自评 b互评 c师点评 2.选出大家最喜欢的作品 四、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1.长点笔画书写章法欣赏 2.对比欣赏 对比长点在欧体、柳体、赵体中的不同形态风格。 3.小结:长点的运用让我们知道,单个笔画有时候不用太过张扬、舒展,稍微避让一下,整个字会变得非常美观。同样同学之间相处也不必太争强好胜,让一让同学,你会得到更深厚的友谊! 4.课后练习 a.写好“不”“令” b.尝试写写其他有长点的字 板书设计 《长点》 比较两个“不”字,初识长点 长点的位置及规律 长点的写法 教学反思 《长点》是湖南美术-出卷网-义务教育三至六年级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是汉字的基本笔画,更是楷书笔法的基———永字八法”中“侧”即斜点的延长版。 由于三年级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注意力的集中时间有限,据我以往的教学经历,让我明白,传统的、单一的书法教学,已经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为了让书法课不再那么枯燥、乏味。我在这节课教学过程中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 创设教学情景,比较两个“不”,引入长点的应用。 合作探究,认识长点并找出其在字中的位置和规律。 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长点的用笔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学会写带有长点的字更是本科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演示视频,又利用投影仪现场书写示范“不”、“令”两字,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鲜的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视频学习起笔、行笔以及收笔的动作技巧,使学生观察地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