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 第一单元 我们生活的世界 第一课 从地图看世界 一、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历史上人类对世界的探索过程,培养科学探索的精神。 通过了解地图的发展变化,使学生形成科学技术是不断进步发展的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通过学习地图的功用,培养学以致用的态度。 2、 能力目标: 练习借助地图的各种要素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 练习利用大比例尺地图的比例尺,量算大致距离的能力。 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培养他们将不同的地图进行比较的能力。 通过学习地图三要素,掌握能准确判断地理事物的技能。 3、知识目标: 了解历史上不同的世界地图虽然有局限性,但是它们是人类探索世界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掌握地图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能够区别地图和图片的本质差别。 理解地图上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作用,识记常用的图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是不断深化的。 难点: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课时:3课时 四、教学用具:教学图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引入: 图片:古希腊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 现代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比较:这三幅地图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引入世界地图的变化的教学。 (二)学习新课: 地图册: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 古代中国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古代印度人认为支撑世界的是站在巨龟上的大象,而巨龟又是站在蛇上的;古代埃及人认为高高的大山支撑着天空,而星星则从天上垂悬着。 人们根据太阳、月球等星球的形状推测地球可能是圆形。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们通过环球航行验证了地球是个球体。 (图片)公元前550年前后的古希腊地图 把世界想象为一个扁平的圆盘。 (图片)公元2世纪托勒密地图 首次展示了大地不是一个平面,并且使用了经纬线。 (图片)公元12世纪阿拉伯学者伊德里西绘制的世界地图 图中的印度洋不再是被大陆所包围,而是一个在非洲大陆南面与大西洋相连接的海洋,中国、日本等亚洲东方国家也标注在地图中。 地图册:地图的发展 刻在陶片上的地图、丝织品上的地图、现代纸制地图、遥感卫星照片、电子影像图、GPS汽车电子导航地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图的种类和形式日益丰富。特别是电脑、卫星遥感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地图制作的影响是前所未有的。 (三)复习巩固: 指导学生做填图册。 作业:完成填图册上作业。 板书设计: 一、世界地图的变化展示出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过程: 1、 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 2、 西亚人对世界的认识: 3、 地理大发现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4、 中国古代地图学成就: 5、 现代人对世界的认识: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听故事)寻找“南方大陆” 讲述:人类的历史既是发现世界、了解世界的历史,也是丰富地图的历史。在交通和通讯并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遥远的地方并不了解,往往只是根据传闻和想象绘制未知区域的地图。但通过实地考察和探险活动,这些地区在地图上逐渐得到正确反映。 (讨论)地图的作用:(学生分组讨论后发言) 小结: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事物的空间联系。 听故事:患者的分布。 地图不但能够揭示自然事物的空间现象和过程,还能反映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世界各地的人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每种活动都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地图是记录这些活动的独特语言。 如今地图已经成为人类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但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国家行政管理等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好帮手。 (图片)1998年长江中游流域洪灾卫星影像地图 简单指导学生读图 (听故事)错用了老地图 指导学生做作业: 地图册:第3页 作业:完成填图册第4页。 板书设计: 二、地图对人们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