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12987

西泠印社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第13课 竖折折钩》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139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西泠,印社,三年级,书法,下册,第13课 竖折折钩
  • cover
三年级下册毛笔书法 第13课 竖折折钩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审美的艺术。本课主要学习竖折折钩这种笔画的两种写法:一种竖斜横平,折钩粗壮略有弧度;另一种竖向左下斜,横向右上斜,竖较短而横略长。通过学习和练习竖折折钩,将“鸟﹑佛﹑弘﹑哉”等字用正确的笔法平稳地写在米字格的中间。 设计理念: 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让学生临摹﹑欣赏﹑讨论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对比法。 学法指导:临摹法﹑展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视频展台等;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使学生认识竖折折钩,能分辨竖折折钩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逐步学会“鸟﹑佛﹑弘﹑哉”四个例字。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力求把字写得规范﹑端正﹑整洁。 (二)技能目标: 学习基本笔画需要掌握两点:一是笔画的形态特点,二是运笔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书法作品,使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书法的热爱,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竖折折钩的书写方法。 难点:竖折折钩的竖﹑横﹑钩形态有不同变化,在不同字中写法有所不同。 教学过程: 一.欣赏作品,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知。 (一)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学习第一种竖折折钩的写法。 (1)看一看,看形态和行笔方向。 (2)播放书写视频。 (3)课件出示此种写法的主要特点。 (4)师板书并勾出行笔路线。 (5)学生提笔书空,感受手腕控制笔锋的运笔方法。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7)展示学生作品,并评议。 2.学习第二种竖折折钩的写法。 (1)看动画,了解行笔特点。 (2)再看视频,学习写法。 (3)寻找两种写法的不同之处。 (4)师范写,并勾出行笔示意图。 (5)学生自己书写,师指导。 (6)展示学生作品,并评议。 (二)重点临写例字。 1.组织学生观察课文中的例字,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竖折折钩的异同点及书写注意事项。 2.学生尝试书写四个例字,师巡视指导。 3.找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业,向学生展示并点评。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发﹑萼﹑粤”三字,请学生尝试分析例字中的竖折折钩的特点,比较异同。 2.师总结:“发”的竖折折钩为第一种写法,竖斜横平,折钩粗壮有弧度;“萼”和“粤”字的竖折折钩为第二种写法,竖斜横倾,折钩粗长略向左斜。 3.欣赏柳公权的《神策军碑》﹑颜真卿的《多宝塔碑》,体会其中的异同。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学生回忆本课的重点,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种竖折折钩的写法,两种写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横竖的长短﹑角度大小以及折钩的方向不同。 3.清洁﹑整理学具。 板书设计: 13.竖折折钩 竖: 横: 折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