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4课 竖折 教学目标: 1.学习笔画竖折,初步掌握竖折的运笔方法。 2.学习“山”字的书写,在书写过程中加强执笔及竖折的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笔画竖折的书写,利用对照卡把握字间架结构。 3.了解家乡的书法家张瑞图,初步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魅力,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点: 掌握竖折的书写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理解竖折的转折处写法,并会熟练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对照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同学们,都认识我吗?黄老师的爱好是什么?想不想看看老师参加一些书法活动的情况呢?请看大屏幕(自动播放ppt)。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黄老师吗? 谢谢大家的点赞!现在我就现场创作一幅草书送给大家(边写边读:“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尘。吾道亦如此,行之贵日新。”)相信同学们,只要勤加练习,每天进步一点点,就有可能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下”的境界。 下面准备本节课的学习,上课! 一、导入新课 刚才大家认识了黄老师这位小书法家,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我们晋江的大书法家,他就是晚明四大书法家之———张瑞图(ppt出示图片和简介,简介不讲) 他的陵园就建在我们晋江的八仙山上。为了纪念他的书法成就,晋江市人民政府还在这里建了一个张瑞图刻石园。晋江的很多公共场所也是用他的字来题名,瞧,这是———晋江博物馆、晋江戏剧中心等。 这是一幅张瑞图的行书作品,你们猜这幅作品在2011年北京匡时秋拍时以多少钱成交呢?(35075000元) 瞧同学们一个个惊讶的表情,你们一定很奇怪,为什么张瑞图的作品有那么大的价值吧!想不想知道秘密?你们看,张瑞图写的字多用露锋尖起,转折的地方有折无转,这是他用笔上独特之处,结体拙野狂怪,布局犬齿交错,气势纵横凌厉,给人以力与美的享受,推动了晚明以后书法发展,因此被评为影响中国书法发展的二十大书法家之一。 可见,书法的艺术之美就蕴含在这一笔一画之中。学好书法就得先写好每一个笔画。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新的笔画———竖折。 二、观察竖折 同学们,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竖提,右边是这节课要学习的竖折,我们把它们重叠在一起,仔细观察一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 生1:都有竖画,都是由两个基本笔画组成的。(嗯,他们都是复合笔画) 师:再看一遍,这两个笔画哪里重叠了?可见哪里也是一样的? 生2:转折的地方。 师:有相同发现的举手,你们的这个发现很有价值!! 师:那么竖折跟竖提又有什么不一样呢?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3:我发现了竖折的竖变短了,变粗了。 (边板书边归纳:长短、粗细)他从长短、粗细来观察,发现竖折的竖比较短、比较粗,掌声送给他!谁还有其他发现? 生4:我发现竖折的横比竖提的提平一点,没有像竖提那么斜。 师:你的眼睛真亮,发现了“横”角度的不同(板书:角度) (和学生看着黑板一起归纳总结)通过刚才的对比观察,我们知道了竖折的特点是:竖短横长、竖粗———横细、竖起笔要———往右下斜,横是左低右———高。 那现在你们能用两只手来比出竖折吗?全体起立,站起来比比看,要注意竖和横的倾斜 角度哦!(点评角度和精神) 三、试写竖折 (一)检查自学 认识了竖折的特点,我们就要来动笔写写了。 课前你们已经观看了老师的微课“竖折的书写”,那么竖折的行笔口诀是什么?一起说出来!(生:一顿二调三提四顿五调六收) (PPT出示两个笔画的行笔口诀示意图)它和竖提的行笔口诀哪里不同?(最后一步不同) 是呀,因为它们“竖”起笔的方法是一样的,“转折”的地方又一样,所以只有最后一步不同。因此,会写竖提,相信竖折也难不倒你们了。 现在,请大家举起右手,看着行笔口诀示意图,跟老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