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16914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9.8.1《春夜洛城闻笛》考点熟读背诵 (课件:18张PPT+打印版+答案版)

日期:2024-05-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51次 大小:25401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七下,背诵,答案,印版,PPT+,18张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七下语文期中期末专题复习古诗鉴赏 9.8.1《春夜洛城闻笛》考点熟读背诵 打印版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译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译: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译: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不会勾起思乡之情呢? 二、【赏析】 1.”闻”。这首诗当是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前三句描写、叙事,末句抒发思乡之情。这一切皆由“折柳”一词关联起来,而这首诗的“诗眼”是“闻折柳”。 2.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友的思念和当年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折柳曲让诗人不由得想起曾经与亲友在春风中折柳赠别的情景,猛然触动了诗人孤独伤感的情绪。)由于“柳”、“留”谐音,古诗中的“柳”暗含希望对方留下来之意。《诗经》中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句子。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 三、【中考链接】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试赏析“暗”和“散”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之意;“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 “散入春风”,“散”是均匀、遍布。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处,无东无西,无南无北。“满洛城”,无处不在,无处不闻。渲染悠悠不尽的浓浓思乡情绪。 3、“折柳”的寓意是什么?历代评论家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试加以说明。 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6、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8、“凭君传语报平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四、【理解性默写】 1、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4、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两句是: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写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的是: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6.表达诗人自己情怀,却从他人反说。不言“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