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19418

西泠印社 版四年级书法下册《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113477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西泠,印社,四年级,书法,下册,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 cover
第八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横幅、斗方和条幅这三种幅式的章法。 2.临写集字作品“高山流水”,把“高山流水”四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章法合理,布局完整。 3.初步感受书法集字临摹中文字内容与形式相结合的艺术之美。 教学分析 1.教材编写分析 《集字临摹练习(二)》?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本课板块包括了“集字解读、临习指导、作品展示、课外拓展”四部分,要求学生临写作品“?高山流水”。 2.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参照范作,临写“高山流水”。 难点:让学生体会怎样的章法才是比较美观的,从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横幅、斗方和条幅的作品纸各一张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整体感知:教师出示“?高山流水”的横幅作品,请学生说说看到作品后的感受。 教师总结:这是一幅横幅作品,“高山流水”出自我国传统典籍《吕氏春秋》,记载了春秋时期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大屏幕出示高山流水的故事,学生自学,说说从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知音难觅。) 2.出示本课课题:《集字临摹练习(二)》。 二、学习新知 1.了解含义。 师:集字作品中“高山流水”的含义是什么? 教师:“高山流水”比喻知音,说的是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欣赏音乐。俞伯牙弹琴,不论琴曲是表现高山还是流水之意,钟子期都能准确领会。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认为再无知音就把琴摔破,终身不再弹琴。 2.观察分析。 (1)出示“高、山、流、水”四字,请学生观察、讨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2)师生讨论得出这四个字的书写要领。 “高”字上窄下宽,上下部分的中线处于一条直线上。整字横细竖粗。 “山”字三竖间距均匀,起笔方式不一。笔画较少,适宜写得粗重。“流”字三点水较重,右部笔画细而紧凑,竖弯右伸,注意整字的收放关系。“水”字竖钩中正,左低右高,左撇细,右捺重而长。 (3)教师在黑板上示范书写(或播放相应视频)。 3.章法分析。 (1)分析“高山流水”横幅作品的章法。 A.包含了哪几部分? B.书写顺序是怎样的? C.横幅作品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2)出示斗方和条幅作品,请学生分析这两种形式的章法要点。比较得出异同点。 教师解说:写“高山流水”斗方作品时,因为四个字的笔画呈现上多下少的分布特点,所以上两字笔画线条宜轻细些,下两字笔画可稍粗重,款字宜偏下。写条幅作品时,不宜将字写得过大,四字中心应处于条直线?上。 (3)播放教师书写的斗方作品视频。 ?三、学生创作 1、布置课堂作业:把“高山流水”四字写成斗方作品。要求:书写正确,章法合理。 ????2、分发事先准备的作品纸。 ????3、教学生分配格子,注意正文、落款、左右边、天地的折法和留白等。 ????4、学生临写,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讲解。 ?四、整理反思 ??????1.学生互评,提高欣赏水平。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推荐作品展示,集体欣赏、点评,教师在评价标准上做些适当引导。 ??????2.举办班级的书法展,展出今天临写的“高山流水”。 ??????3.布置拓展作业:从《多宝塔碑》中集字书写“真水无香”。 4.清洁、整理学具。 五、板书设计 第8课 集字临摹练习(二) 高山流水 六、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之前的集字临摹练习的学习,对横幅和条幅的章法已有所了解,今天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很快地学会了斗方的章法,并创作了斗方作品,不足的是学生的书写能力有限,对斗方纸张的把握不够,大部分学生把正文内容都写小了。后继教学要加强例字的书写训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