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24676

西泠印社 版六年级书法上册《第11课 避就相让》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4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4次 大小:932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西泠,印社,六年级,书法,上册,第11课 避就相让
  • cover
11、避就相让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汉字笔画间的避和就,了解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www.renjiaoshe.com 2. 掌握避就相让的一般方法,体验汉字各部分间和谐统一的美感。 3.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基本情况,感知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感受碑与贴的不同形质美。 教学分析: 1. 教材编写分析 《避就相让》是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本课板块包括“要领图解、临习指导、单钩比对、拓展思考、知识链接”五部分,要让学生了解避就相让的结构原则,学会分析并运用小让大、左让右、短让长、简让繁等形式书写汉字,做到避就相让、和谐统一。 2.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学习避就相让的原则,掌握并运用避就关系书写汉字。 难点:准确临写存在多组避就关系的生字。 教具准备: 笔、墨、纸、砚、垫毡、多媒体、视频展台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流程: 1、 导入新课 由孔融让梨故事的寓意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去、刀”两字。 教师提问:这两个字的外形呈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 教师引导:如果把这两个正方形的汉字组合成“劫”字,这两部分还是正方形吗?不是的话,那其中哪些部分应发生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大书法家颜真卿是怎么处理的。 2、 学习新知 1. 观察例子,感知避就相让原则。 (1) 课件出示“劫”,教师讲解“劫”字中的避就关系。 “劫”字中,“去”伸左缩右,避免与“刀”相互拥挤,这种避开的方式,我们称它为“避”;同时,为了使字不松散,把“刀”的撇伸向“去”的下方,我们称它为“就”。这样避就相让,使字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板书课题:避就相让) (2) 请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方法,分析“持”字中的避就关系。 学生讨论,明确; 提手旁伸左缩右,“寺”伸左缩右相互避让;左右横画高低错落以避让;右部分竖画一左一右,一斜一正,以避让;同时,“寺”的长横伸向“提手旁”的内部,以迎合。最终形成避就相让、和谐统一的整体。 教师小结:“避”为了不拥挤,“就”为了不散乱。处理好避就关系才能使字各部分和谐统一。一般是“小让大,左让右,上让下,短让长,简让繁”。 (3) 教师示范,学生临写“劫、持”。 (4) 展示评价。重点评价避就关系是否准确表现。 2. 自主探究,体验各种形式避就相让的方法。 (1)自主观察书中例子“额、蕤、辉、既、塔、如”。 思考:例子中的避就关系是怎样巧妙安排的? 小组讨论,分享结果。明确: “额”字左边捺改长点以避右,“页”第一横与横钩既紧凑又错开; “蕤”字捺画伸长以容“生”,“生”紧缩以避撇; “辉”字竖弯钩收缩以避右,右边下横长伸以补空; “既”字竖提的角度较斜,让撇伸至其下,互为避就; “塔”字中,“土”收缩居左上,“荅”撇伸至“土”下; “如”字左右横画上下错开避让,点长伸以就“口”。 (2)学生临写“额、蕤、辉、既、塔、如”,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优秀作业。 3、 整理反思 1. 师生问答,思考小结: (1)汉字中为什么要避就相让? (2)避就相让的基本规律是什么? 2. 清洁、整理学具。 3. 《多宝塔碑》部分欣赏。 四、作业 课下临写“额、蕤、辉、既、塔、如”。 板书设计: 11、避 就 相 让 避: 避开 去 刀 劫 持 就: 迎合 原则:小让大 左让右 上让下 短让长 简让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