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0课 竖弯钩 【教材分析】 《竖弯钩》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全书第10课)。本课板块包括“试一试、看一看、练一练、找一找和知识链接”五部分,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竖弯钩,将“光、也、兆、化”等字用正确的笔法平稳地写在米字格的中间。 【教学目标】 1.教学生认识竖弯钩,能分辨竖弯钩的形态特征并掌握其写法。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解、观看范字书写视频、尝试练习、小组讨论等方法,逐步学会书写“光、也、兆、化”四个例子。 【教学重点】 掌握竖弯钩的写法。 【教学难点】 在书写中注意字形不同,竖弯钩的写法有所不同。 要注意竖短横长时,竖自右上向左下斜;竖长横短时,竖直挺,出钩向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笔、墨、纸、砚、垫毡、展示仪、小黑板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本课板块“试一试”为楔子,请根据课本上的图示,画两组不同的线条。 请学生说一说画这两组曲线时手腕运转的感受,再试写几个竖弯钩,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竖弯钩时逆时针方向行笔的手腕感受,导入本课课题:《竖弯钩》。 二、学习新知 1.观察、感受,尝试书写 (1)教师示范课本上第一种竖弯钩的书写,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竖略有弧度,笔锋转弯写横时要圆转连贯,竖短横长,横略上斜,稍顿笔后向上勾出。 (2)教师示范第二种竖弯钩的书写,边写边解说该笔画的书写要点:藏锋起笔写竖,竖长而横短,横略有弧度,向右顿笔后回锋向上出钩。 (3)教师再次范写这两种竖弯钩,并在写好的笔画上用其他颜色的笔勾出竖弯钩的行笔路线,写完后在黑板上用粉笔勾画出两种竖弯钩的行笔示意图,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书写竖弯钩的认识。 (4)请学生尝试书写竖弯钩各三遍,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自荐或老师选择一至三份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教师引导总结,指出写得好的笔画在哪里,写得不好的笔画欠缺在哪里。 2.重点临写例字 (1)教师示范本课四个带有竖弯钩的例字:“光、也、兆、化”。 (2)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四个例子进行讲解,分析不同例字中竖弯钩的异同及书写注意事项。 “元”字,竖弯钩竖短横长,竖细横粗,竖画起笔重而后提笔,再转笔写横,圆转饱满地写完整个笔画。 “光”字,竖弯钩与“元”的竖弯钩稍有不同。竖画起笔后渐渐提笔,笔画由粗变细,圆转后再逐渐由细变粗。 “也”字,最后一笔竖弯钩是第一种写法,竖短横长向右伸展,顿笔回锋后向左上出钩。 “化”字,竖弯钩起笔稍高于单人旁,竖细长,横略短带弧度,顿笔后向上勾出(第二种写法)。 (3)学生尝试书写四个例子,先描二个,再摹一个(在课本后的练习纸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自荐或教师选择一至三份学生作业,进行师生互动评价,重点引导学生根据上述书写要点描述,对同学作业进行评价,以加强认知。 3.拓展延伸 通过“找一找”板块,强化学生对竖弯钩的认识。 教师出示“札、先、花”三字,请学生找出其中的竖弯钩。 请学生尝试分析例字中竖弯钩的特点,比较其中的异同。 教师总结: “札”字,竖弯钩是第二种写法,竖长横短,向左上出钩; “先”字,竖弯钩是第一种写法,竖短横长,向上出钩; “花”字,竖弯钩是第一种写法,横稍长于竖。 通过“知识链接”板块,丰富学生的书法文化知识。本课介绍的是唐代书法家褚遂良的楷书名作《伊阙佛龛碑》。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此碑的笔画特点,也可请学生找出其中含有竖弯钩的字,说说这些竖弯钩的异同点,还可以感受并比较这些竖弯钩与颜真卿《多宝塔碑》中竖弯钩有什么异同点。 三、板书设计 竖弯钩 (二) 竖短横长 竖长横短 由竖转横圆转连贯 横略带弧度 四、整理反思 1、师问生答: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书写过程中我们最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