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课 横折钩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两种横折钩的书写要领,了解由横折钩组成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 2.能写好“用、身、内、力”四个字,要求写得正确、端庄、结构比例适当。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感。 教学重点: 1.掌握横折钩的书写要领。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1.观察领悟有横折钩的字的结构特点和规律。 2.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观察法、临摹法、展示法、交流合作法。 教具准备:笔、墨、纸、砚、毛毡、多媒体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特征。八、九岁的孩子单纯可爱,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尊心强,模仿性强,表现欲强,反复性强,喜欢表扬,比较听话,比较顺从。个性差异大,情绪不稳定。对待事情很积极,但缺乏耐心。有抽象思维,但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 2、学生的原有知识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从对书法的一无所知,知道了“文房四宝”,绝大多数掌握了正确的“两姿”,对起笔、行笔、收笔和几种笔画的写法有所掌握,但还相当浮浅。 3、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 ①观察东西不全面,经常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会分析的比较细,但另外的方面就会忽略掉。 ②文字记忆能力还没养成,需要给他们体验,加深印象。 ③有想象能力但不够丰富,还处于模仿性想象。 ④注意力易集中但自控能力不够强,显得极不稳定。 ⑤喜欢动手操作,但上课习惯,包括坐姿、执笔、书写、听讲等习惯养成比较慢,自主性还不够,经常刚批评过,刚改过,但马上又犯同样的错误。 ⑥理解与运用技术的能力还是比较弱,需要教师不断反复的示范与学生的体验。 4、学风情况 。由于三年级才开设书法,以前对书法知识一无所知,属于零基础;家庭不重视、不支持或者是有强调但不能专业、也不能坚持,有的学生到现在都没有毛笔、墨汁;不带书法课本、毛笔、墨汁的现象常见不鲜:在校学习时间少、师资力量薄弱等,学书法的风气很难形成。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复习两种横折的写法。 老师出示课件2———横折的图示和书写要领(横折的写法)。老师引导学生说出这两种横折的写法的异同。 二、学习新知。 1.老师出示课件1,展示课题,———第11课 横折钩。 2.老师出示课件3———横折钩的图示和书写要领(横折钩的写法)。老师引导学生比较、总结。 横折钩的书写要领横折钩的横与竖在长短、角度上有不同的组合变化。横短竖长时,竖画直挺;有长撇穿越横时,横短而竖斜长,如“力”字;横长竖短时,呈扁状,竖画斜而粗壮。 出示课件4———横折与横折钩笔画对比。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进一步掌握横折与横折钩的书写要领。 4.老师示范。老师边示范边讲解。学生边看边听。 5.例字分析。C 出示课件5———例字分析。 老师引导学生从字的整体和横折钩的写法加以观察、分析。 “用”:横短竖长,竖画;竖画折笔后竖画匀称。 “身”:横短竖长,横画较短,竖画较长且直挺;竖画折笔后竖画边行边提。 “内”:横短竖长,有长撇穿越横,横短而竖画比较斜而粗壮。 “力”:横短竖长,有长撇穿越横,横短而竖画斜而粗壮,斜中求正。 三、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6。让学生看“找一找”,观察、说说。老师点评。 2.出示课件7。知识链接。了解《灵飞经》。 练习 学生写,老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作业并点评。 五、总结。 出示课件8。让学生谈收获。从横折钩的写法、汉字的结构美、学习习惯等方面。 六、布置作业。 继续完成“用、身、而、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