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7329143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3.6《地球的形状》(教案)

日期:2024-05-04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7次 大小:82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科,2017,三年级,下册,地球的形状,教案
  • cover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第6课《地球的形状》 一、教材分析 《地球的形状》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6课。通过前面5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知道两者的形状都是球体,也知道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形状是球体的前概念,但并不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本节课学生将经历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并通过两个模拟实验来推理出地球的形状。 聚焦板块,通过情景设置,将学生带入古代生活,重回古人探究时代,古人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引发思考。 探索板块,活动一从“天方地圆”说的猜测入手,了解古人是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猜想。活动二尝试用模拟实验证明“球形”说的猜想,通过实验来寻求证据。通过模拟实验,观察船模在球面上和平面上移动进行观察,收集“地球是球形”的证据,活动三通过月食的形成,模拟实验,证明“地球的影子”,推理地球的形状。活动四通过麦哲伦的环球航海旅行实地测试,学生尝试“航海”一周,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研讨板块,学生对本节课的模拟实验观察到的信息,进行推理论证,通过寻求能够验证猜想的证据,根据证据推理出地球是球形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知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初步建立地球也是球体的前概念。但是他们并不了解人类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比较迷信书本,不善于提出质疑,缺少通过寻求证据支撑猜想的能力。通过本课,让学生明白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猜想、验证、实践漫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修正,不断求真的过程。学生学会质疑,学会推理,尝试用证据来验证猜想。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理解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2.了解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科学探究目标 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推理、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2.用图示符号整理记录实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古人在认识自然规律时孜孜不倦的努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2.积极参加模拟实验,乐于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 3.倾听不同的观点,收集证据,不断修正自己的认知。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技术的进步可以不断让人们更好认识自然现象,发现更多的自然规律。 2.感受自然规律的发展需要经历人们的不断探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收集证据,尝试推理、解释和描述地球是球体的观点。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二,理解看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 五、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船模、手电筒、乒乓球、小木块、白色卡纸,地球仪等。 小组:船模、乒乓球、小木块、手电筒、白色卡纸、地球仪,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设计 (一)聚焦 活动一:观察地球仪 教师提问1: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而地球是太阳系当中的一颗行星。太阳和月亮两颗星球的形状都是球体,你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地球的形状也是球体(如有学生说地球的形状是圆形,举例帮助学生区分圆和球体)。 教师提问2:地球的形状对于我们来讲,是一种知识。但是对古人来讲,它仅仅是一种猜想,与我们现在相比,他们受限于哪些条件? (预设:从古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无法走出地球观察地球的形状、没有卫星技术、航天科技等高科技) 过渡导语:在古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地球形状的?又是怎样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呢?今天的科学探究之旅我们一起走近古人,和他们共同探究地球的形状。(板书:地球的形状) [设计意图] 首先揭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之间的关系,为后面模拟月食模拟实验做铺垫,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太阳、月球的形状,建立地球的形状也是球体的概念。通过交流现在人类观察地球形状的手段,引发学生思考在没有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