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29664

湘美 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0次 大小:59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湘美,五年级,书法,上册,第15课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 cover
认识隶书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隶书的由来。 2、通过与篆书的比较和隶书名帖欣赏,初步了解隶属的特点。 3、尝试书写隶书的波横。 4、激发学生对不同书体的学习兴趣,全面了解我国书法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隶属的特点。 难点:从不同的碑帖中赏析不同时期隶书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准备五张不同时期汉字的图片,学生分小组讨论将五种字体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说明理由(从字形演变过程入手)。(甲骨文、篆书、隶书、草书、楷书) 甲骨文:图形。 篆书:结体圆长笔画匀称,藏头护尾,圆润优美。转角处都带弧形,曲折引长而划一,使线条更匀称圆转,字形长圆,体势雄健,已线条化了。 隶书: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 草书: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楷书:方正、笔画结构严整。 从甲骨文图像性的文字,小篆用线条代替了图形,隶书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统,使汉字的象形图画面貌基本消失,奠定了现行文字的基础,使之变成纯符号性质的文字逐渐慢慢转变为笔画规整的汉字。 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为行书、楷书、草书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进入正课,认识隶书。 1、隶书的产生。(时代、与它相关的人物) 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与隶书产生相关的时代、人物、原因。 秦始皇书同文———小篆(书写复杂,不够快捷)———隶书雏形———程邈整理产生隶书———汉朝隶书发展成熟 (时代:隶书是从小篆脱胎出来的。始于秦朝,经过两汉231年(前206—25)的演变,到汉代才臻于成熟。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书体。这样说来,隶书可分秦隶,汉隶两个发展阶段,又称古隶和今隶。 早期的秦隶,实际上是小篆的辅助字体,是秦统一后因为政务繁忙,“奏事繁多,篆书难成”而产生的一种应急字体,是统一于民间不登大雅之堂的俗体。秦代正式书体还是小篆。秦隶实际上就是草篆,线条较小篆简直变弧线为直线,变圆转为方折,有一定的粗细变化。这样书写起来就方便多了。据说开始用这种字体书写的是处理徒隶之事的文书。 人物:程邈,他是秦朝的一个小官,曾当过县狱吏,负责文书一类的差事。因他性情耿直,得罪了秦始皇,被关进了云阳狱中。他在狱中度日如年,无事可做,白白浪费时光觉得实在可惜,心想,何不干出一番事业来,以求赦免罪过?可是,在狱中能干什么事业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程邈。当时正值秦始皇推行“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全国统一文字。其时政务多端,文书日繁,用小篆写公文固然比以前方便许多,但小篆不便于速写,还是费时费事,影响工作速度和效率。程邈以前身为狱吏,深知小篆难以适应公务,若能创造出一种容易辨认又书写快速的新书体,不是更好吗?脑子里有了这个想法,程邈便绞尽脑汁地琢磨,于是乎,他在监狱中一心钻研字体结构,做起文字学问来。秦始皇看了程邈整理的文字,非常高兴,不仅免了程邈的罪,还让他出来做官,提升为御史。) 2、隶书的字形特点与篆书相比较。 篆书 隶书 字形特点 高窄 扁宽 笔画特点 弯曲、中锋、粗细均匀 平直 中锋 侧锋 蚕头燕尾 一波三折 字形特点:隶书,整个字体上下收紧,左右舒展,无论是平平展展的,还是翩翩飞动的,由于字形较扁,总比等比例书看上去安稳。是汉字结体由纵势变为横势,左右开张颇富舒展博大的气韵。 笔画特点: a.、点画转写线条 汉隶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小篆曲折宛转的线条。整个字体棱角鲜明,方正平直,字形由长圆变成扁方。这种变化称谓“隶变”。这极大的摆脱了线条的束缚,打破了古文字象形系统,使汉字的象形图画面貌基本消失,奠定了现行文字的基础,使之变成纯符号性质的文字。 b.、笔势飞扬成波势 “蚕头燕尾”是隶书的主要特点。“蚕头”指起笔处重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