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31640

人美 版三年级书法下册《第8课 撇折》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8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649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美,三年级,书法,下册,第8课 撇折,教学设计
  • cover
教材:人美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课题:第8课《撇折》 教学目标: 1. 学习欧体笔画撇折的写法,掌握撇折在欧阳询《九成宫》碑字中的运用,初步能把本课例字临摹得近似原碑。 2. 运用撇折的写法写好 “至、兹、玄” 三个例字,并能运用书写规律评析自己或他人的写字作业。 3. 了解“至”字的文字源流,欣赏古代书法碑刻例字,使学生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撇折的写法和其它笔画的搭配以及在结字中的运用。 2. 撇折在“幺”字中的形态变化和搭配。 教学关键: 通过先双钩再单线最后临写由浅入深的方法练习撇折、撇折与其它笔画的搭配--“厶、幺”。 运用辅助线引导学生观察例字的字形特点和上下两部分的宽窄变化。 教学用具: 教师:自制范写视频,碑刻例字图片PPT,文字源流图片,微课,范写用具等。 学生:自备iPad或手机。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1.出示“至”字的文字源流图片:“至”字是怎样演变来的呢?这是甲骨文的“至”字。象形字。下面的一横画,代表地面,上面是一支利箭。整个字形的意思是,一支利剑从天而降,正好射中地面上的目标。因此,“至”的本意是到达。 2. PPT出示 “ 至 玄 兹”,谁来读一下这三个字,说说这三个字中共有的笔画是什么? 3. 揭示本课学习内容--撇折的写法(板书) 二、教学新课 (一)观察分析撇折的形态特点 1. PPT 出示 “至”,我们以“至”字为例观察一下撇折是由哪两个基本笔画组成的? 2.“撇”和“提”的形态有何特点?(“撇”画斜、直,“提”稍平,“撇”和“提”长度差不多。“折”较方) (二)学习撇折的写法 1. 出示撇折的双钩形态:书写撇折,“撇”同撇的写法,“提”同提的写法。重点是要学习折处的用笔,也就是用正确流畅的笔法由“撇”画转到“提”画,注意折笔的地方比较方。 2. 教师示范撇折:先双钩,再单线,最后临写,三遍。 双钩填墨: 边写边讲解--“撇”同短撇的写法,向左下方由重渐轻,较直,不要带弧度。至撇的收笔处,笔锋不离开纸面,稍向上回到撇中,向左平移探出,接着顿笔,折向右上方由重渐轻写提,稍平。 单线扩墨: 边写边强调--“撇”要直而斜,折处其实就是将“提”的起笔盖住“撇”的收笔,也就是将“撇”尖盖住了,藏起来了。“提”的形态要借助“撇”的形态来写。 临写: 边写边强调--借助米字格的斜线,写好“撇”的形态,借助横中线,把握“提”的角度。 以上三遍示范,双钩和单线播放视频,临写教师现场示范。 学生练习“撇折”,教师巡视,关注“双姿”,适时 录下学生的书写情况视频。 评议学生作业:哪里写得好?哪里还要改进一下? 播放学生书写视频,表扬坐姿正确,执笔端正,用笔准确的同学,纠正笔法错误。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书写。 (三)学习撇折与点的搭配--“厶”的写法 1. 撇折经常和点搭配组成部首厶,厶部出现在汉字的各个部位。 如:上部:幺 台 中间: 充 下面: 去 云 我们来观察一下部首“厶”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PPT出示 厶 辅助三条红线 (形状呈正三角形,注意点画不粘连) 2. 看老师来书写(范写): 强调“厶”的点要看着“撇”的角度和撇折的折处来写。 3. 请同学们练习撇折点的书写 :单线—临写 4. 教师巡视辅导,重点关注学生撇折与点的搭配是否合适。 (四)指导“至”的书写 过渡:我们来看看“厶”在“至”字中是怎样运用的? 1. PPT出示“至”, 运用我们平时的读帖方法,说说“至”字的外形有何特点?笔画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教师范写强调:“至”字平正,左右对称,上窄下宽,横画布白均匀。 3. 学生对照碑帖看看写得像不像,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4. 学生临摹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注意一定要对照字帖检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