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32338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共32张PPT)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4次 大小:53780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人教,PPT,32张,课件,加强,君主专制
  • cover
(课件网) 1.原因 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的教训;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集中 扩大 中央设中书省,由丞相统辖。 地方最高级行政区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明初沿袭元制 ②现实原因: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省 布政司 民政、财政 按察司 监察、司法 都指挥司 军政 中央 行省 宰相 ③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胡惟庸…独相数岁,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 《明史·胡惟庸传》 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昔秦皇去封建、异三公,以天下诸国合为郡县,朝廷设上、次二相,出纳君命,总理百僚。当是时,设法制度,皆非先圣先贤之道,为此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 ———朱元璋《明太祖集》 1.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宰相制度和中书省?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3.明太祖废宰相实质何在? 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加强君主专制 2.废除宰相制度,中央权力是怎样分配的?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的教训 ②废行省,设三司,使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扩大 ③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④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宰相制度的废除,改变了长期以来君主通过丞相管理国家的历史。此后君主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同时也说明持续千年的君相之争的结果是君权兼并相权,君权取得了完全胜利。这样皇帝集皇权与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影响 ①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②为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埋下了祸根; 明代自永乐帝后,宦官权势开始增强。皇帝为强化权力,而通过宦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控制。明代的特务机构,有部分是由宦官控制的;宦官还控制着一些经济部分;宦官通过充任监军等。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都是权倾朝野的大宦官。 ③皇帝政务繁多,负担加重。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春明梦余录》 百僚未起朕先起, 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朱元璋 材料: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思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此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 “明朝那些事儿”之二:“劳模”朱元璋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朕代天理物,日总万机,岂能一一周遍。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朱元璋 (二)内阁的出现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设立殿阁大学士 仅备侍从顾问 兼协理奏章 设立内阁 参与机务 授予内阁票拟权 对奏章拟出处理意见 “部权尽归内阁” 内阁首辅权力膨胀 内阁首辅 时期 名称 职权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侍从顾问 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票拟权 “部权尽归内阁” 思考探究 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  ———《皇明大政记》 内阁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中央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宰相与阁臣还有很大的不同,宰相具有执行权,遇事都可奏而行之,甚至事毕之后方上奏明也是常有的事;而阁臣则只有遵从皇帝的旨意,拟出具体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