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7335909

人美版五年级书法上册《第9课 心字底》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0 科目: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9次 大小:9469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美,五年级,书法,上册,第9课 心字底,教学设计
  • cover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心字底的写法 是否属于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否 学科 小学书法 学段: 高年级 年级 五年级 相关 领域 艺术、语文 教材 书名:《书法练习指导》 -出卷网-:人民美术-出卷网-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对《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秉承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等指导思想,遵循首都中小学书法教育的“九三一”工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学生写好汉字!遵循书写规范,关注个性体验。通过学生自主观察、教师示范讲授、书写实践明确例字结构特征、点画关系从而学会观察与分析汉字,提高学生书写技能。在交流、展示、评价、拓展延伸过程中,提升学生书写兴趣、审美能力,感受书法的独特魅力。力求做到“一课一字,一字一得”,提高书法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依据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解,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力求关注学生 “审美情趣、学会学习、实践创新”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书法———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所蕴含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博大精深,需要长期学习积累,本节书法课力求关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培养学生发现、感知、欣赏、评价书法美的意识和能力。其次,书法学习弱化现象明显,每堂课上积极鼓励、耐心引导,激发学生乐学善学迫不及待。书法教育的目的是弘扬传统文化,而书法学习最终目的应落实在书写实践上,本课中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书写的时间,力求精讲多练,注重书写实效。 二、理论依据: 冯忠良的动作技能四阶段理论为: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操作的整合、操作的熟练。依据以上动作技能理论,书法学习的读帖分析(操作定向)、临帖(操作模仿)、复临背临(操作整合)、 书写实践与创作(操作熟练)与四环节之紧密契合。理论中指出为帮助学生提高练习效果,迅速而准确掌握动作技能,指导示范、有效练习、及时反馈。为此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富含书法韵味的问题情境明确书写好心字底汉字的意义,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形成准确的操作定向。通过课件展示讲解,精准示范,掌握心字底汉字的结构特征、点画关系从而能准确进行临摹(操作模仿);临写后建构基本的点画、结构方面的书写规律,复临比对进行操作整合。最后在拓展欣赏、书写实践的过程中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最终熟练掌握书写规范,准确完成书写任务,形成书写兴趣。 书法教育是弘扬传统文化的主要突破口。几千年来,书法的学习方法不外就是通过对中国经典碑帖的临摹,得以继承和传播。本册《书法练习指导》为唐代《九成宫醴泉铭碑》中的例字,欧阳询早已对书写方法、教学之策,有了深入论述。欧阳询在给“善奴”的楷书书写传授决中强调 “细详缓临,自然体备”,以此为依据在读帖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对汉字耐心进行透彻的观察分析,以提高学生眼的观察力,以形成手的表现力,力求在书写时从结构到用笔与古人求同求似。其次,欧阳询楷书框架笔势《三十六法》中强调:“意连”(字有形断而意连,如“心”),“救应”(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依此法,先“察之者尚精”,再“拟之者贵似”,辅以数字化设备,反复比较、有针对性地练习,指导学生处理点画呼应关系上的难点从而总结书写规律,遵循书写规范,感悟书法魅力。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为人美版《书法练习指导》五年级上册第9课———《心字底的写法》,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学习了各种点画的书写方法,重点练习过笔画的起笔、行笔、收笔,并进行过相关例字的学习与指导。其次,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前8课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左、右偏旁的写法”,基本明确了左右结构汉字的特点、偏旁部首特征,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进行软硬笔书写。心字底的写法为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